贵殿的位置:樱之吹雪 首页 风土记 → 屹立于乱世的群山-日本三大山城

屹立于乱世的群山-日本三大山城
                     

翻译 撰写 / 林崎靖直

大和高取城】  

残留的石垣和高耸入天的古树相映衬,诉说着高取城六百年的历史.

  大和高取城 大和高取城又名“芙蓉城”位于奈良盆地和吉野地区之间连绵的群山之中,其高度为近世山城中所罕见,标高584m。从高低落差上来说是全日本境内最大的,从山顶入口黑门有大约390M,到城下町中心落差将近446M,以本丸为中心围绕着二之丸三之丸以及大片城郭,这些城郭和吉野口壶坂口等天险相连,从中世纪建城以来到幕末以一直都以其险要的地势和坚实的防御能力闻名于世。从规模上来说,有着将近六百余年的历史的高取城在日本山城中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高取城建于南北朝时期元弘二年(公元1332年),由南朝一方的豪族越智氏[注1]所修建,它一度作为南朝在吉野山的前卫基地。越智氏是从属于藤原氏的菩提寺奈良兴福寺[注2](所谓菩提寺就是安置祖先牌位以祈求冥福而建的寺院)的官符徒众,也就是僧兵,乘着南北朝动乱向大和南部延伸自己的势力,他们占据了高取町的中心地带后,当时越智氏的头领越智邦澄就在高取贝吹山上筑城也就是后来的高取城,直到今天在山上还残留当年越智居城的城迹。应仁之乱之时,同属兴福寺土豪的筒井氏也开始加强对大和南部的渗透控制,他们占据了大和郡山地区,此后两族为了争夺对大和地区的控制权而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纷争,而越智氏则在抵抗中不断衰退。天正八年(公元1580年),末代当主越智利元和顺庆的妹妹结婚,彻底臣服筒井氏,此后,天正十一年利元被部下杀害,越智一脉就此灭亡,高取城被筒井氏所占据,当时的筒井家督大和郡山城城主筒井顺庆看中了高取城的险要地势,就把它作为自己的陪城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天正十二年(1584年)二月,顺庆突然患病,卧床不起。

只能从城中小道一窥当年高取城的天险风貌.

八月十一日,顺庆在大和郡山城内众家臣的守护下去世。享年三十六岁。顺庆死后,他的养子定次继任家督,筒井家也被移封到伊贺国,高取城再度易主。

  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年)受领大和、和泉、紀伊三国百万石的大名也就是被后世所熟悉的“大和大纳言”的丰臣秀长接手了高取城,他非常看重它的险要地势和战略价值,也将它作为自己的陪城。为了提高城池对于铁炮的防御能力,秀长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扩建,并且着重加固了城周的石垣,高取城的规模因此得到飞速增长。翌年重臣本多正俊受领一万五千石并入主高取城成为城主,于是高取城自越智氏时代后再一次升格为居城。本多重俊对高取城进行进一步地扩建,将其建造成标准规格的山城,同时引进一部分平城的筑城技术,并加上大天守,小天守,27个橹,33个门,由此,高取城成为了一座真正可以傲立于战国时代并且一直延续到近世的雄壮山城。

  到了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乱世的洪流在即将奔流到头的最后一刻再次返潮迸发,高取城也在这一刻显示了自己的价值。关原之战爆发,徳川家康寻衅讨伐会津的上杉景胜,当时本多正俊随军出征,城中一时无主。西军的得知后,石田三成马上让松仓重信攻击高取城,松仓重信是当时和岛胜猛齐名的筒井家猛将,面对故土自然是势在必得。关键时刻,正俊的外甥本多正光挺身而出,率军凭借高取城险要的地势进行笼城作战。经过一番交战,松仓军面对“飞鸟不渡”的高取城一筹莫展,攻城战最后以失败告终,高取城天险之名由此传开。

小嶋寺的山门,是现存唯一完整保存的高取城遗迹

  而本多氏也因此在关原之战中建立军功而增高一万石,但此后由于没有正俊死后没有子嗣继承而导致家名断绝。宽永十七年(公元1640年)德川家谱代武士植村家政受封二万五千石成为新的高取城主。植村氏属于德川家谱代众中的御国众安祥谱代(从四代以前就一直跟随侍奉徳川家)可以说与德川家的命运是休戚相关。植村氏擅长使用枪术,在战场上屡立功勋,由此得到德川幕府的信任。在夏之阵和冬之阵中植村出羽守家政主要负责在吉野地区进行押送补给的任务,表现很突出。后来在大阪攻城战中因为使用攻城炮轰击大坂天守有功,而拜领大和国高取藩藩主,家政本人后来还被三代将军家光任命为幕府大番头(即江户城、二条城及大坂城的警备负责人)一职。此后植村一家历代藩主都在幕府中担任重要幕职(老中格),一直到幕末迎来明治維新为止共经历14代234年。后来末代当主植村家壶因为高取山上生活不方便,而将居室从山顶迁往山下,山顶的屋子依旧空置并予以维护保留。

  在幕末,维新的风暴刮遍了日本的每一个角落,静静地矗立了百余年的取城也终于迎来了它最后的一场战斗。当时土佐浪士吉村虎太郎等一些比较激进的尊王攘夷论者,和土佐、鸟取、久留米、熊本等藩的脱藩藩士共同组成天诛組(也称“天忠组”),于文久三年(公元1863年)8月,由藤本铁石、吉村寅太郎等带头拥戴中山忠光在大和举兵。杀死铃木源内等五名五条城代官(幕府的差役),并以附近的樱井寺为大本营积聚力量。到了十八日更高举铃木源内的首级示众,向五条当地的民众宣布此地已经归朝廷所管治,并即时减税一半。然后再纠合十津川乡士进攻大和高取城,拉开了武力讨幕的帷幕。

  就这样,高取城自关原之后再一次被推上了时代的浪尖,高取藩的士卒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拼死抵抗。他们一边死守一之丸城门,一边利用山鸟峰上的巨炮,再配和国府神社周围地区的铁炮队,枪队进行狙击。数千名天诛組成员在攻打的时候被猛烈的炮火击倒,受到重创的天诛组惊慌失措最后终于全面溃败,这次战斗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当晚天诛組再度夜袭依旧被守军击退。天誅組在高取藩拼死的防守前以惨败告终,高取城也再度以守护者的

青砖白墙,高取町的依然保持了百余年前的古朴风貌

姿态让妄图逾越的人们望城兴叹。高取藩后来因此受到了京都守护職松平容保的嘉奖。但是以天险要害傲立于世的高取城能够阻止敌人的进攻,却无法改变时代的潮流。到了明治二年版籍奉还后,高取城被明治兵部省所接管。明治六年,其作为山城的重要性逐渐削弱,城里不再驻扎部队,此后逐渐废城,不少建筑物也因年久失修而逐渐风化损坏。

  现今高取町内小嶋寺的山门是当年从高取城第二道城门移筑过来的,这也是是现存唯一完整的高取城遗迹,而山上的高取城本处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比较难见当年的风貌了。从它残留的遗迹架构上可以勘定它的结构,分为城内圈和郭内圈、城内直径约三公里、城郭外围直径約三十公里,虽然遗迹残缺不全但其规模之大依然足以令人产生一种折服感。山顶有白色的三层天守以及小天守的一些残迹,天守周围至今还残留着当年秀长督造的巨大石垣群,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风光。沿着城迹可以瞭望吉野山,大峯山脉,每年到11月下旬,山上会开满红叶,将这座旧日的巍峨山城装点得十分美丽。

  高取城城下町的住宅区是以一般民户聚居地和武家屋敷群进行区分,武家屋敷群至今仍保存有旧日高取藩的家老屋敷(长屋门-植村家)和武家屋敷(田盐家)等数家房宅。民户中比较突出的是土佐町(是大和政权时代,一部分土佐移民搬过来在此定居而形成)。町中的街道如棋盘状和旧日的遗迹接续,沿着土佐街道有将近五百家历史悠久商铺,旧油行,铸器店,绸缎店连成一排。像山崎邸(吴服屋)、伊势屋(臼井家)等店铺都还保留了古时候商铺的结构。

  高取町也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古街道。在文化方面它是能乐越智观世流和谣曲「田村」的诞生地,其中能乐

子嶋寺是仅次于壶阪寺的古刹,寺中保存着两幅平安初期的国宝「绀绫地金银泥绘两界曼荼罗图」

「越智观世」可以称得上是中世纪大和地区的代表文化,正是由于越智氏的大力支持,使得能乐这一文化在高取町得以延续发展。当时有名的能乐表演艺术家世阿弥在室町幕府三代将軍足利义满死后,受到当时足利义满第三子六代将军足利义教的冷遇,被流放至佐度,途经高取町受到当时越智家的热情接待,此后一度栖身于越智家。后来世阿弥的嫡孙观世十郎在高取町发展出了属于高取町的能乐「越智观世」,并使之传播兴旺。而另一作为室町時代文学代表的谣曲也在高取町盛行发展。其中尤以世阿弥亲自创作的「田村」尤为著名,他以京都清水寺的起源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在高取町出身「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在鈴鹿山击退凶盗的传说[注3]。在商业方面,高取町的制药业非常发达。江户时代幕府的药草见习土佐村藤九郎、观觉寺勘兵卫在山城附近一边栽培药草,一边研究历史。他们提出的「先用后利」(就是先让病人用药,见效后才支付酬金),这种独特的经营理念被称作“大和售药”而闻名于世,如今高取町的地场产业大部分被药材行业所占据,这正是利用了当年所打下的良好基础。高取町的旅游名胜也非常之多,大和高取城山脚下的壶阪寺院,里面所供奉的浄瑠璃「壶坂灵验记」非常有名,以及从印度运来的高达20M的大观音石像。町内有古坟六百余座,香高山悬崖上雕有500罗汉,俳人阿波野青久也出生于此。

注1:关于越智氏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种说越智一系是河野氏的后裔,也有说其祖先是橘氏,而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大和源氏的后裔。早在平安时代,源赖亲出任大和国国府高取町大和守,就开始着手对大和一国进行开发改造,他的族人也在此定居,后来他这一系就被称作大和源氏,「越智氏」估计就是大和源氏的庶流。

注2:自古以来,大和国兴福寺就凭借藤原氏的权势保持着强大的势力,并且没有随着藤原氏衰退。镰仓时代更是出现了“大和守护兴福寺”的特殊例子。兴福寺门下豢养着不少僧兵、地侍,拥有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摘自海野氏辉《筒井阳舜坊法印顺庆》)

注3:根据「日本后记」记载,坂上田村麻吕是一个“赤面黄发”“勇力过人”具有“将帅器量”的人,延历二十三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东征西讨,以功叙从三位。

[ 下一页 ]


风 土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