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殿的位置:樱之吹雪 首页 风土记 → 屹立于乱世的群山-日本三大山城

屹立于乱世的群山-日本三大山城
                     

翻译 撰写 / 林崎靖直

备中松山城】  

2层2阶独立式天守、标高430米、在日本三大山城中首屈一指。 .

  从姬路山阳的自动车道向冈山方面行驶,到了冈山自动车道接着乘坐「贺阳IC]往下一直到国道484号线,然后一直往西走,到达高粱市,差不多能一眼望见一片连绵的山峦,那就是卧牛山,再乘坐180号线沿高粱川北上大约两公里,下车后往东走就能看见我们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站-备中松山城的入口。松山城位于高粱市北端标高430米的卧牛山的主峰大松山上,在吉备高原上连接山阴山阳间连绵不断的群峰之中显得异常突出。而作为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城郭的遗迹,松山城无愧于日本山城的典型,它的天守阁是现存山城的天守阁中最高的,而松山城也因此而和美浓岩村城,大河高取城并称为日本三大山城。在松山城六百三十年的历史中间,历任的城主和代理官总共有十八人之多,其中不乏大批的短命城主。而由于它地处要冲,在战国时代一度成为宇喜多氏,毛利氏,三村氏争夺的焦点,而这些争斗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今只留下松山城孤寂地耸立在山顶。

  当我们探寻松山城的历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松山城主人的变迁似乎总和公家武家之间的争斗有着一种冥冥中的相应。承久三年(公元1221年),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承久之乱”,这是日本历史公家和武家之间夺权的的一次大规模斗争,斗争的结果以包括后鸟羽上皇在内的三位上皇流放到离岛的结局而告终。镰仓幕府的二代执权北条义时,任命当时在平乱中立下功勋的秋庭三郎重信为有汉乡(现上房郡有汉町)的地头,从而拉开了松山城将近七百年历史的帷幕。

  延应二年(公元1240年),秋庭三郎重信在卧牛山主峰大松山上修筑了砦和大橹,这大约就是松山城的雏形。元弘年中(公元1331~公元1334年),后醍醐天皇再次发动倒幕计划,可惜又失败了,这一次秋庭氏作为失败者被备后三好氏一族所取代,高桥九郎左卫门宗康由大松山接手了尚未成气候的松山城,不多久,他就将城的边界范围扩大到了小松山一带,并将它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大五郎作为居城。北条氏灭亡后,高桥氏不得已离开松山城,而将自己的据点转移到了仓敷的流山城。之后,松山城在边界不断地扩张中完成自身的变迁,城主也不断交替,先后有高氏,上野氏,庄氏,尼子氏等担任过。而它的最早的主人秋庭重信的孙子秋庭信盛曾一度想夺回这块原属于自己的领地,但却最终失败了,付出的代价则是秋庭一族的名字从历史上彻底地消失。永禄四年(公元1561年),成羽鹤寿城的城主三村家亲在安芸毛利元就的帮助下击败了尼子家的加番吉田左京亮,成为了备中松山城的新城主。

百年后的近莲寺的门口异常冷清,当年元亲走到这里已经是穷途末路,仰望着山上辛苦经营的松山城,想必也是英雄气短。

  随着时代的迈进,松山城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了镰仓时代后期,其范围已经覆盖至小松山周围,由于山城位于山阴山阳交界往来正中的位置,主要街道大都呈东西走向,松山城渐渐成为了军事、商业、交通的重要据点。而使它真正扬名则是在战国时代。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山阴的尼子氏,安芸的毛利氏,当地的地头三村氏,庄氏,宇喜多氏都加入了这场激烈的争斗中。

  元龟三年(公元1572年),一直在备中地区征战不休的毛利氏和宇喜多氏在将军足利义昭的仲裁调停下,达成和解,同时答应将军的请求加入“信长包围网”在西面钳击信长。而当时作为毛利氏从属的松山城城主三村元亲对这个同盟却相当反感。元亲的父亲就是上一任松山城主三村家亲,在毛利氏和宇喜多氏备中地区的争战中,被当时宇喜多家的当主宇喜多直家所派遣的刺客杀害,元亲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一直和宇喜多家作着不屈不挠的战斗,等待报仇雪恨的那天。可这时候毛利家与宇喜多家却结成了同盟,不允许元亲再提复仇之事,这叫与宇喜多家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元亲怎么咽得下这口气。信长没有放过这个讯息,他马上派人联系元亲,并开出优厚的条件进行策反,答应击败宇喜多氏之后将备中连同备后的土地都封给元亲,一边是昔日有恩的主家,一边是不共戴天的父仇,元亲最终还是走上的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不归路,在松山城竖起了反叛毛利氏的大旗,一面联系信长,催促他尽快西进,这就是有名的“备中兵乱”。

  毛利方面迅速对此做出反应,“毛利两川”之一的小早川隆景出兵两万,向东征讨三村氏。随着三村政亲把守的国吉城的陷落,三村氏节节败退,最后元村困守松山城。但是险峻的松山城也无法挽救元亲的命运,最后元亲悲愤地留下「浮生虚名,露水之末。云消雾散,尽归尘土」的遗言,在松山城附近的松莲寺自杀。

  此后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还隶属于信长的羽柴秀吉开始进行中国攻略,同年信长在本能死被杀,秀吉果断与毛利氏议和返回。高粱川境内东边归属织田氏,西边则归毛利氏。松山城作为毛利氏在东侧最前沿的桥头堡,静静等待着历史的变更。

经过修缮恢复后,可以看出政一设计的园林确有独到之处。

  关原合战以后,全国的实权掌握在了家康手中,位于毛利氏领国中最东面的松山城马上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国奉行小堀新助正次正式出任松山城地区的地方官,接受掌管松山城。但是由于当时的松山城久经战乱,破败荒芜不堪,正次不得不暂时寄居在附近的赖久寺办理公务。可惜直到庆长9年(公元1604年)正次逝世,都未能住进松山城中。

  之后他的儿子小堀远江守政一继承他父亲的遗志继续出任地方官。政一本人是个风雅人士,在园林设计上也有一技之长,他于庆长十年(公元1606年)对御根小屋重新进行了修缮。同时其在任期间,为推动松山城城下町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政一之后荣升为伏见奉行而被派去因幡鸟取,池田长幸入城接替他的职务。由于长幸的儿子长常没有嗣子继承,宽永十九年(公元1642年),水谷胜隆入城。胜隆在松山城周边进行了一系列开发。包括对玉岛新田的开拓以及打通高粱川水路,在他的努力下,松山城的主体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有名的松山县下三大文化祭之一的“备中松山舞蹈”就是起源于胜隆时代。

从战国时代的筑城风潮到江户时代的“一国一城令”,城堡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无法摆脱历史的轨迹。

  由于进入了太平的时代,松山城在战斗机能方面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而它作为卧牛山麓城主的居所已经日常行政办公方面的职能的需求则有所增加。天和元年(公元1681年),胜隆的儿子胜宗于对松山城进行了大改修,城旁修建了尾根小屋等日常办公的场所,而现存的天守二重橹,大手门,二之丸的门等遗留古建筑也大多是胜宗时代改修的成果。水谷家的三代目水谷胜美则过世较早,未留下任何治理的记录。元禄六年(公元1693年),水谷氏一门断绝,播州赤穗藩主浅野内匠头长矩受领了松山城的管理权。但是长矩本人并没有亲身到过松山城,代替他管理松山城的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四十七士”的主角家老大石内藏助良雄。他在松山城住了大约整整一年,此后安藤重博,同信友次,石川总庆轮流担任松山城的城主。一直到延享元年,伊势国龟山的板仓胜澄入城,此后板仓氏从胜澄,胜武,胜从一直到胜弼整整七代人迎来了废藩置县。

  到了幕末,松山城最后的主人板仓胜静成功地实施了藩政改革。松山城的悠久历史造就了大批学者,例如汉学家山田方谷,被誉为国宝级的古筝名家米川文子,精通歌书画三样的艺术家清水化庵,后来创立了二松学舍大学的松山藩藩士三岛中洲等。

 


风 土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