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追忆篇 歌舞伎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本歌舞伎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受容“现象(注5)。 歌舞伎在创造民族艺术的历史进程中,从诞生的16世纪至今,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从歌舞伎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在歌舞伎的传统演出剧目,都留有一定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痕迹。
古代的日本早就有了十分丰富多采的歌舞艺能,其中包括祈神祭祖的仪式、赞美生产劳动的歌谣、关于战争题材的英雄赞歌,以及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歌舞等等。在民间,还有傀儡师、游女、巫子等流浪艺人,他们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是民间戏剧的表演者和传播者。在奈良、平安初期,即相当于我国唐朝的时期,大陆各国及朝鲜半岛的伎乐、舞乐、散乐陆续传入日本后,长期在宫廷演出。这样就使日本古代的艺术,以中国、朝鲜、林邑为媒介,和印度以及欧洲国家等早期演剧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日本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的水平,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材,甚至还保存了后来别国已经失传的宝贵艺术财富。把外来因素和民族传统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百戏杂陈”的民族文化的高涨时期。镰仓时代以后,新兴的武士阶级代替了旧贵族的统治地位。宗教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强调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这时的演剧艺术,就和普遍开展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以各地的寺院、神社为基点,进行各种演出活动。延年、田乐和猿乐等广为流行。到了十二、三世纪,已经出现了不少专业的戏班(座),并已开始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在室町时代,在我国宋代大曲和元代杂剧的影响下,产生了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到了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安定的社会生活,城市商业的繁荣,庶民生活的提高,使市俗文化得以倡导。于是日本文化的中心,随同德川幕府的迁移也从京都移到江户(东京)。江户,便成为日本建立的新文化蓬勃兴起的基地。歌舞伎便是在这个文化基地产生的戏剧原形。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歌舞伎主要来源于以能乐为主的日本本土技艺。经过日本艺术家的消化、改造。成熟的能乐对歌舞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能乐的舞台设计、舞台表现形式、主要剧目的传承。同时自歌舞伎产生起,中国的当时已经趋于成熟的昆剧就开始不断的影响着歌舞伎的发展。可以说,歌舞伎和我国的古典戏曲,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两种戏剧形式。
从题材内容上看,歌舞伎中有很多关于中国题材的曲目。多为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比如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中国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为戏剧内容的歌舞伎剧目有《玄宗皇帝花车》、《太和守日记》。《歌舞伎十八番》(注6)中的《关羽》,讲述的便是中国的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关羽的故事。《次泻十种》(歌舞伎集)里的《猪八戒》,是根据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进行改编的。歌舞伎的传统剧目《国姓爷合战》,是元禄歌舞伎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创作的戏剧作品,戏剧内容取材于中国明末时期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为光复台湾而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
注释:
5、受容:比较文化学的一个概念,在一对发生关系的文化中间,给予影响的一方称作“授容”,接受影响的一方称作“受容”。这对关系名为“授受关系”。
6、歌舞伎十八番:市川团十郎世家独自创作,享有传于后辈承继权利的18个传统保留剧目。分别是不破、鸣神、暂、不动、教、引象、劝进帐、助天、押回、外郎壳、矢之根、关羽、景清、七面、拔毛、解脱、蛇柳、镰、须。
下一章:神鬼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