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宝
文简类
  【天寿国曼茶罗丝绣】日本早期推古时代的重要文物。现藏于日本中宫寺。绣晶上现仅存有比五敲钟、天女飞翔、玉兔捣药、莲花坐佛等部分。色彩简单,线条雄力,有韵味。据传上面的图像是圣德太子之母桔妃于公元621年所绘。

  【《万叶集》】日本国宝。是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计20卷,共4500多首诗歌,开创了日本和歌的道路。内容有杂歌、挽歌、相闻(广义指答歌,狭义指恋歌)。体裁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署名作者中有天皇、贵族、僧侣、文人等近四、五百人。无名氏的作品多来自民间歌于、农民、士兵等,约占总诗集的三分之一。土要作者有天智天皇之妃、女诗人额田王、柿本人磨、高市黑人、山七亿良、山部赤人等。其中柿本人磨和高市黑人开创厂和歌时代,山上亿良的《贫穷问答歌》是唯一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绝唱,山部赤人的杰作为《望不见(富士)之歌》。这奉诗集题材广泛,反映了古代日本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愧为日本后代诗歌的模本。

  【开宝敕版大藏经》初印本】日本重要文物。宋太祖在位时,曾下令雕版印刷《大藏经》。从开宝四年(971年)至宋太宗兴国八年(983年)才完成,历时12年。日本著名僧侣奋然拜谒了米太宗后,太宗在其回国时赐于《大藏经》印本。该印本印刷的字体清楚,谬误极少。在日本,当时许多佛教界人士视为抄写篮本。促进了日本刻版事业的发展,为日本研究佛经提供了条件。

雕塑类
  【舞蹈者植轮】日本古代植轮艺术作品中的杰作。植轮就是日本古坟时代专门制造的一种用于墓葬的陶质明器。其中“植”为“陶土”的意思,但“轮”至今解释不清,舞蹈者植轮共出土了2件。植轮表现的是一个舞蹈者,身躯中空,高举双臂,形态逼真,富有抽像性,眼睛和嘴巴都用圆圈表示。

  【男子弹琴植轮】日本古坟时代植轮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一男子正用双于抚着置于膝上的古琴,其神态温和,坐姿端庄,似乎沉醉在音乐中。作品高约73厘米,是在日本群马县前桥市朝仓古坟出土的。

  【如意轮观音像】日本国宝,现保存于日本奈良县斑鸠地方的尼姑庵一中宫寺。是飞鸟时代的代表性佛像,由一根桧木雕刻而成,高约6米。

  【卢舍那大佛】日本国宝,始铸于752年,后曾两次毁于战火。现存佛像重铸于17世纪。佛身高16.21米,脸长4.84米,眼长1.18米,鼻高0.49米,耳长2.58米,总重达452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像。现存于日本东大寺内。

  【旃檀释迦佛像】日本国宝。据史书记载:天竺国优填王在世时,曾经下令毗首羯摩用旃檀木雕制释迦佛像。东晋时,前秦将军吕光征服了西域的龟兹国后,遂将流传至龟兹国的释迦佛像带回国内。后来的历代皇帝极为珍惜,宋太祖曾将其珍藏于东京开宝寺永安院。宋太宗又移入大内滋福殿,后又转移到西化门外的启圣禅院。雍熙元年(984年),日本僧侣奋然和徒弟到中国,次年请中国名匠按原样仿刻了一尊释迦佛像。佛像高5.35尺,体内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妙善寺众尼施舍的一幅绢制的不同颜色的人体五脏模型。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白色手绢背后,众尼还将佛像内封藏的原由记述了下来。佛体内,还藏有许多绢片。如纱、艾义纱、绫、文罗、秋罗、夹缬、毂纹等。中国明代高僧隐元禅师瞻仰了此佛像后,在清凉寺正门的横额上题厂“旃檀瑞像”四个字。旃檀释迦佛像现存于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佛像因此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良弁僧正像】日本子安时代的肖像雕刻作品。属木雕。现存于日本东大寺内。作品表现了日本高级僧正良弁,为了炼成佛国圣者,一心苦修行。造型上的菩萨耳朵被理想化,鼻子富有个性,身体强壮。表现出了他对佛性的追求。

  【镰仓大佛】日本国宝。现存于日本本州中南部镰仓市高德院内。本为木雕。始造于历仁元年(1238年),至宽元元年(1243年)完成。是出口奉僧人净光通过化缘集资而完成的。宝治2年(1248年),山于台风的破坏,佛像及殿舍均遭破坏。建长4年(1252年),口本雕刻家小野五郎右卫门义铸造了青铜人佛。1393年,供奉青铜大佛的殿舍又—次遭到暴风雨的破坏。1495年,又发生了—次巨大的海啸,但青铜大佛却安然无恙。青铜大佛包括台座总高13.35米,大佛本身高11.312米,重122吨,底座周长9 6英尺,大佛头上的656个发卷,每个直径9.5英寸。大佛盘腿端坐在2米多高的台基上,双手交叉置放于盘坐的双膝亡,臀部枕在脚跟上,头微低,双目微闭,双耳垂肩,表现出了佛清心寡欲,信念坚定的形象。整个雕塑显得体态丰满,具有“安定美”的造型风格,因此被视为镰仓的象征。大佛被珍藏于高德院内石座上,座壁有门,内壁中空,通过小门可进入佛体内部。若沿梯而上,便可到达佛顶。佛前有香炉和钱箱。

  【十一面观音立像】日本镰仓时代的木雕像。镰仓时代是佛教的极盛期,由于佛教此时平民化,与佛教有关的美术形象亦完全世俗化。加上受到中国唐朝的影响,日本的观音菩萨多为女性,态度雍容华贵,面目慈祥,富有亲切感,《十—面观音立像》中的主佛之上的十面小型观音融为一体,光轮为许多曲线,身后的大幅透雕装饰纹板,上面的七个金轮,代表了佛教的重要象征物法轮,色泽艳丽,雕工精细。具有典型的日本民族风格。

  【长崎“和平祈祷像”】位于日本长崎和平公园内。1955年8月由日本著名的雕刻家北村西望雕刻而成。这是一尊男和平神铜雕像,高9.7米,重30吨。男和平神双目微合,右手上举,食指朝天,象征着原子弹从天投掷;左手平伸,手掌朝卜象征着祝福天下安宁,世界和平。右腿呈盘腿打禅状。像前的长方形大理石台座上,刻有部分原子弹牺牲者的名字。

绘画类
  【阿弥陀净土图】日本飞鸟时代佛教绘画作品。据吏书载,公元603年,日本圣德太子曾请中国唐代画师到日本为佛寺绘画。即《可弥陀净土图》是日本法隆寺壁画幸存部分。因此,这幅图明显地具有初唐遗风。图中观音菩萨神情温和、慈祥,眼睛很大,嘴较小,体态丰满。众菩萨都配有宝冠、璎络,耳环、手镯等饰物,显得雍容华贵。

  【舍身饲虎图】日本飞鸟时代佛教绘画作品。作者不详。因绘于佛龛“玉虫柜子”板面上而得名。该佛龛是用甲虫彩翅镶嵌而成。四面绘有图画,正面是《舍利供养图》,左侧是《金光明经舍身品舍身饲虎图》,右面是《涅盘经行品施身闻偈图》,背面是《须弥山图》。描绘的是佛的前世摩诃萨捶那王子和两个弟兄在山中游玩,突然遇到一只母老虎和几只饥饿待哺的小老虎。两兄弟见此情景惊慌失措,于是掉头就跑。太子却悲从心来,毅然纵身跳下山崖,因土子舍身入虎口,所以后来得道转世为佛。这幅画依此故事情节共分二个部分,第—部分是王子站在山崖上,脱去身上的长袍,然后跳下了山崖,王子被母虎及几只小老虎吞噬。整个画面动作连贯,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其风格近似于中国南北朝时的石窟艺术,对以后的日本绘卷物影响较大。现存于日本奈良法隆寺。

  【法隆寺金堂壁画】法隆寺位于日本古都奈良县斑鸠町。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法隆寺金堂四面较大的墙壁上都有四个天界景象,内容丰富,是日本及东方艺术的杰作。金堂北面的墙壁上绘有弥勒佛和药师佛,东面墙壁上绘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西面墙壁上绘有阿弥陀佛。四个天界中央的主佛法座,被俗称四大天王的护法天神和众菩萨围绕。上面的宝盖两边各有——飞天(因法隆寺在1949年遭火灾前,宝盖上的飞天已在修缮前事先剥下来,故保存较好)。下面有—张祭桌,两头狮子。八角壁面上的八尊菩萨像两两相对,或坐或立。整个墙壁上部空白处是隐士们在山中修行。画面大小不一,但布局对称,显得很整齐,手法多样,风格独异,体现了日本7世纪末的佛教艺术绘画风格。

  【吉祥天女像】日本奈良时代佛教绘画作品。因绘制于麻布上,又称《麻布吉祥天女像》。约创作于公元?72年。画中的女神体态丰满,神情庄重慈祥,身着丽裳,脚踩祥云,手托璎珞,头顶上是象征佛法的光环。整个画面色彩绚丽,描绘细腻。现藏于日本古都奈良药师寺内。

  【地狱绘草纸】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的佛教绘画作品。“草纸”即现代的连环画。共有5套,以原氏所藏为佳,共7幅。画中诸鬼眦牙裂嘴,身躯枯瘦,面目狰狞。有的倾倒罪入骨头,有的捣磨罪人的身躯。诸鬼呈红、桔、紫等色。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幅佛教八大地狱之七——大热地狱的巨型魔鬼正挥舞着阴棍魔杖把罪人赶进燃烧的烈火之中。其形象凶恶,令人恐怖。罪鬼身体矮小,已在前几座狱中受尽了折磨,但画中的罪鬼形体明朗,轮廓清晰。面对即将就要把自己化为灰烬的大火,罪鬼企图作最后的挣扎。魔鬼极为恼火,怒吼着,无情地抽打罪鬼,罪鬼被迫一步步地踏入堆满尸骨的烈焰中。图画题材与情节离奇,笔法狂放.造型夸张,魔鬼青面獠牙,人兽皆非,面目狰狞。整个气氛显得阴森黑暗,深暗无底,佛教也借此褒善惩邪,教育后人。

  【琵琶面绘舞乐】日本8世纪有名的人物山水画。因描绘在琵琶面上而得名。画中四个人物描绘得形象逼真。画面上,一只白象走在溪水边,三个乐师和一个跳舞的人骑在上面。两个穿着中国服装的乐师,吹着横笛。另一个乐师模样儿有点象波斯人,胡须向两旁翘着,头上带着高高的宽边帽子,正有力地敲打着一面小鼓。另一个跳舞的年轻人,也戴着高高的宽边帽,伸开双臂,载歌载舞。画面背景为漂渺的云烟,幽深的山谷,险峻的峰岭。山崖上,耸立着几棵红梅。瀑布一泻干丈。落山映红了地千线,一群飞鸟排着长长的队形,向远处的山谷飞去。作者在画中采用了透视法,虚实结合,静动相补。画面虽然狭长,但人物的欢乐气氛,飞鸟的活动,山水景物的深远,都反映在了画面上,不愧是日本典型的风景画杰作。这幅画现珍藏在日本正仓院中。

  【树下美人图】日本公元8世纪的屏风画,是日本正仓院里收藏的有名的御物珍品。属公元756年光明皇后赐予东大寺的一百件屏风中保留卜来的唯一一件绘画屏风。屏风上饰有六块画屏,一般称之为《树之美人》。每块画屏上都有一漂亮的贵妇人,穿着中国式的服装,有的坐在石头上,有的站在树下。其服装、发型及面部装饰都明显地受到中国唐代长安的影响。画中美人相貌端庄,面容整洁。画的背面有行政档案碎纸上记载的日本752年的字迹。

  【真言五祖像】日本佛教绘画作品。在日本,真言五祖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皆为佛教真言宗所供奉的始祖。这幅画中的金刚智、菩无畏、不空属古印度僧人,一行、惠果为汉僧。画中人物形象各有特色。前三者的表情沉稳,似沉思冥想,目光深远,脸颊隆起,鼻子钩起,胡子浓密。后两者则眉清目秀,手放在胸前,正虔诚地传授真言宗。其中唐朝人李真所绘《不空像》最逼真,现藏于日本京都救王护国寺。

  【阿弥陀佛如来坐像】日本奈良时代早期的佛教美术作品。“阿弥陀佛”为佛教净土宗“西方极乐世界”主佛,即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化身,“如来”为佛号之一,来自佛教教义“真实觉悟”、“如实到来”,是借助于释迦牟尼形象加以发挥的。佛教6世纪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到了奈良时代,圣武天皇大力提倡发展佛教,所以日本此时建造了许多佛寺佛塔,还铸造了许多佛像,而且此时的建筑、雕塑、壁画都明显地受到中国隋唐影响。因此这尊佛像,从容貌到体形,从姿势到衣着,都具有中国隋唐风格。发髻匀细,五官端庄,手势微妙,结构精细,线条流畅,技法成熟。

  【麻布菩萨图】日本奈良时代佛教绘画作品。又称《乘云菩萨图》。属水墨白描画。图中的菩萨左手向前伸展,右手端放胸侧,上身赤裸,盘腿坐在祥云上,正从天而降。这幅画结合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和日本的白描画法。线条流畅,给人以迎风招展,腾云驾雾的动感。具有中国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的风格。因绘于麻布上,故得名《麻布菩萨图》。现存日本奈良正仓院。日本奈良东大寺每次举行重大的佛事纪念活动,都要把这幅图张挂起来。

  【风信帖】日本国宝。是日本著名高僧空海的遗世书法。空海曾跟随日本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经与书法,回国后,仍然潜心研究中国佛经与书法。在吸取了中国东晋时的书圣王羲之和盛唐颜真卿的书法特长的基础上,他又开创了自己的风格。对中国书法中的篆、隶、楷、行草书体造诣颇深,并和嵯峨天皇、桔逸天皇被称为日本书法“三笔”。代表作有《风信帖》、《执笔法使笔法》、《灌顶记》、《临急就章》等。其中《风信帖》深得众人喜爱,成了后人临摹的典范。

  【慈恩大师窥基像】日本11世纪的佛教绘画作品。慈恩即中国初唐法相宗的创始人。这幅画中的慈恩大师盘坐在一张方桌上,旁边的笔砚极为考究。既有中国唐代的人物造型风格,又有口本民族情调的色彩。日本每年都要在纪念慈恩大师的时候,悬挂依据中国原形重新创作的慈恩人师像。现存奈良药师寺。

  【救王护国寺山水屏风】日本11世纪风俗山水画。因存于日本京都东寺(即救王护国寺)而得名。属绢画。有人认为这幅画中正在小木屋里握笔推敲诗句的诗人有可能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并进一步推断这幅画有可能来自中同。日本一些画家对这幅画进行临摹及修改。结果画中的白居易渐演变成远离尘世喧哗的隐士。小木屋前有—年轻人和他的侍从骑马前来拜访诗人,群山J中樱花盛开。整个画面春机盎然。

  【柏木章图选】日本12世纪《源氏物语绘卷板木章》中的第三幅画。柏木是日本光源皇子的侄子,光源皇子之妻与柏木私通生下了薰。这幅图措绘的是薰出生第五十天时,光源皇子怀抱薰为他祝贺。

  【宿木章图选】日本公元12世纪《源氏物语绘卷·宿木章》中的一段。描绘的是源氏之孙句句之宫太子与其嫂泛舟之间的爱情故事。画面右边是—间小屋。屋中句句之宫太子为了安慰知道此事的妻子宇治公主,特意为她弹奏琵琶。左边是花园。风吹着竹帘发出沙沙的声音,使画面显出伤感、愤闷的气氛。左右构图不均衡。

  【信贵山缘起绘卷】日本公元12世纪一部民间故事连环画。包括“飞仓之卷”、“延喜加持之卷”、“尼君之卷”二卷。描绘了日本公元9世纪末僧人明莲的故事。第一卷描绘了信浓山区的一个土著佛僧受戒修行厂日本奈良东大寺,每口用托钵向周围的村庄化斋乞讨的故事。第二卷描绘的是重修信贵山佛寺的明莲用神奇疗法为日本天皇诵经治病。第三卷描绘的是明莲和多年失散的姐姐久别重逢的情景。这套绘卷以描绘信贵山佛寺的起源而得名。表现自然,又具有通俗性,且多用漫画笔法。现保藏在日本奈良信贵山朝护孙子寺。

  【飞仓之卷图选】日本12世纪的通俗性民间故事连环画《信贵山缘起绘卷》中的《飞仓之卷》首幅。《信贵山缘起绘卷》描绘的是日本僧人明莲的神奇故事。共三卷。《飞仓之卷》为第一卷。这幅图画描绘的是明莲和尚早年受戒于奈良东大寺,后到信贵山上修行。由于生活极端艰苦,每天只好用随身携带的托钵向周围的人们化斋乞讨。神通广大的托钵每天在主人的安排下,腾云驾雾,每天给主人取来所需食物。不料此事激怒了一个有钱人家。于是就在明莲的托钵又一次前来乞食时,把它锁进自己的粮仓。托钵居然带着粮仓及粮食飞走了。这个有钱人大为恐慌,于是越过干山万岭,到信贵山上请求明莲将粮食还与他。富有同情心的明莲和尚于是就命令托钵将粮食还给有钱人。这幅画情节离奇,人物形象逼真。

  【伴大纳言绘词】日本12世纪的连环画。共三卷。计227个人物。整个图画长达20多尺。属于日本绘画向非宗教性过渡时期。墨笔勾画笔法生动。这套连环画描绘的是公元866年春天,摄政大臣伴善男企图陷害其政敌左大臣源信,结果被揭发而失败的故事。画面上,摄政大臣伴善男及其子通称伴大纳言,在夜晚偷偷地跑到皇宫的正门应天门放火,然后制造谣言,说是左大臣源信所为。皇宫内膳司右兵卫舍人宣布了这件事情的真相。伴善男家族的阴谋流产,结果被罚流放到东边遥远的边疆。藤原家族也取而代之。这套绘画现被东京洒井氏保存。

  【平重盛肖像】日本12世纪的一幅肖像画。作者是日本画家藤原隆信。作品描绘的是日本白河天皇时的大臣平重盛头戴冠冕,手持笏板,身穿黑色朝服,态度温和忠诚,脸偏左。这幅画气氛严肃,庄重,画像的下部分遭损坏,后来有人把画像中的干重盛的白袍覆盖着的盘曲的双腿及座坛边沿的装饰以布块取而代之。现保存于日本京都神护寺。

  【源氏物语绘卷】日本12世纪著名的故事连环画。是根据日本著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浯》绘制而成。《源氏物语》是日本宫庭女作家紫式部于1007年-1014年间创作的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这篇小说以光源氏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描绘了这位贵族公子一生中荣华富贵及浮沉不定的命运。计54章。这套绘卷原有10卷,共80一90幅画。每幅面都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一段。因此,这套绘卷描绘了这部长达54章的长篇小说“真实生活的叙述史诗”。每幅画高8.625英寸,宽18.875(或14.125)英寸。每幅画前面书写有一段原文,书法娟秀且流利。这套绘卷原有许多部,但是最早最优秀的却是藤原隆能所绘。后来的许多同名“绘卷”都稍逊色于之。整套绘卷现在仅保存有原书中第十三章内容的19幅画。分别保存在日本名古屋德州美术馆和东京五岛美术馆,因这套绘卷的表现形式高雅、俊秀、庄重、凝练,所以又被称之为“女绘”。绘卷反映了日本平安时代宫庭生活的侧面,是日本上层贵族夫人的真实写照。整套绘卷构思别致奇巧,虚实相间。描绘景物精确细致,层次分明。线条刚柔相济,笔锋流利,伸展自如,色泽明快典雅,人物形象多样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富有诗情画意,图文并茂。不足之外是人物处理形式化、勾鼻、线眼、点唇。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对女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实而感人。对于书中感人和抒情的内容作者重点处理,但对于人物形象的描绘则次之。每幅画都采用了从上向下斜视的透视方法来进行构图。从右往左打开画卷,画家虽然没有在画中突出屋顶,但可以透过画面看到屋内的情景。每幅画的主色调是依照主题而设计,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及场面采用了不同的色彩。

  【救王护国寺水天像】日本平安时代京都教王护国寺《十二天像》之一。作于1127年。十二天即梵天、地天、日天、月天、帝释天、焰摩天、水天、毗沙门天、火天、罗刹天、风天、伊舍那天。《救王护国寺水天像》是《十二天像》中代表日本唐绘水平的最佳作品。水天端坐蒲团上,右手举一金如意状物,左手放在腰前。其态温和慈祥,装饰淡雅。

  【俱胝佛母像】日本平安时代佛教绘画作品。这幅画描绘在五层宝塔中第一层中央柱子上。画中的俱胝佛母(日本真言教派两个基本“曼荼罗”主佛之一),盘腿坐在莲花座上,16只手臂各举一法物,头上环绕着色彩缤纷的花环,衣着简朴,神态逼真。画面背景为深蓝色,轮廓为黑色,身体为淡黄色,面容呈红色。反映出了日本上层贵族的精神面貌。现存日本京都醍醐寺。

  【真言八祖像】日本肖像画,绘制于平安时代。“真言”是中国唐朝佛教一派。公元9世纪,日本平安时代的高僧空海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法,回国时将唐朝画家李真所绘金刚智、善无畏,大广智、一行、惠果等佛教真言五祖肖像传入日本。这五幅肖像画技法细致严谨,形貌传神生动,曾为日本肖像画家所重视。以后又加入龙猛、龙智及弘法大师三幅肖像,合称为“真言八祖”。这八幅肖像画长期以来为日本肖像画家所效法,成为日本肖像画法的基础。

  【凤凰堂圣众来迎图】日本平安时代佛教绘画作品的佳作。属壁画。描绘的是西方极乐净土世界中最大的阿弥陀佛,在众音乐天神的陪同下前去迎接从人间转世即将进入净土世界的众信徒灵魂。画中的众灵魂因生前善恶不同,受到阿弥陀佛的亲自迎接,倍受宠爱。天空下面的世俗世界是京都地区的风景,有山、水、茅草屋。佛神、音乐天、众之灵都是拟人化。整个画面净土世界与自然景物相融汇。人物心理刻画深刻,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整个画面采用描绘手法,通称《来迎图》。因绘于京都平等院内凤凰堂,故得名。表达了日本贵族在死后企图继续过豪华奢侈的生活。

  【释迦牟尼说法图】日本平安时代佛教绘画作品。又称《法华堂根本曼荼罗》。原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是东大寺的艺术珍品之一。后来,在19世纪时由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这幅画描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说法的情景:释迦牟尼端坐中央,四周是许多菩萨及信徒,他们都端坐周围,虔诚地听释迦牟尼说法,神情严肃、温和。该画绘在麻布上,原尺寸为42.5英寸x56.625英寸,但后来裁减过。所以现存的释迦牟尼说法图比原来的尺寸小。1148年,日本画僧珍海又重新对这幅图作了润色,并运用了中国的绘画技巧,表达了日本绘画中的民族情感。

  【饿鬼绘草纸】日本平安时代的佛教绘画作品。“草纸”就是现代的连环画。这幅画中的鬼瘦骨嶙峋,腹部却肿大出奇,四肢瘦如柴棒,衣着破烂。他们在人间到处流浪,饥饿难忍,便偷偷地吃别人的粪便。体现了佛教恶有恶报及轮回的宗旨。

  【绘因果经】日本平安时代的佛教绘画作品。这幅画表现形式独特,上图下文,对后来日本的木刻印刷经卷影响极大。因表现了《过去现在因果经》中的佛本生故事,故得名。画中上半部描写的是释迦牟尼的家史及其一生事迹。以树木、山石为背景。下半部是用文字讲解经题和故事情节。其中有—幅说的是释迦牟尼在青年时感受不到人世间的富贵与快乐。于是动心出家。这幅画也受到中国唐代绘画风格的影响。现在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摹本,保存在古都奈良醍醐寺报恩院、上品莲花寺、东京艺术大学等地。

  【马头观音】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佛教绘画。马头观音是观音菩萨六形象之—,以“马置于头”而得名。一般的马头观音,为了表达其降妖伏魔,富有正义感,作品大多描绘成人的相貌,状愤怒威猛。这幅画巾的马头观音立于台座之上,从衣着到画风都体现出了日本民族风格。而且结合了藏传佛教上下密院的“马头金刚”的形象,三头六臂或八臂,威猛刚勇,力大无比。虽然外貌凶恶,但心地善良。因它帮人们惩恶扬善,所以深受日本人的喜爱。画中观音多臂形体,笔调柔韧自如,讲究气氛渲染。

  【一遍上人绘卷】日本镰仓时代巨型佛教连环图画。属绢本,计12卷,共48幅图画。作者为日本13世纪未画家圆伊。创作于1299年。一遍上人为日本高僧,早年潜心研究日本佛教天台宗及净土宗的佛理,并发展了阿弥陀佛慈悲舍身学说,创立丁“时宗派”,晚年到日本各地致力于佛法的宣传。作者就是根据一遍上人一生的事迹,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创作此画。画面上的风土人情,与现存景物相符,是研究日本文化的宝贵资料。

  【华严宗祖师绘传】日本镰仓时代的佛教绘画作品。该画描绘的是日本华严宗祖师义湘在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到中国求佛法的故事。共6套。义湘和元晓结伴同行,走到中途碰到风暴,元晓畏于困难不愿前往,便“心外无法,胡用别求”为理由又返回日本。义湘信念已定,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中国,在终南山学习华严宗的宗旨。中国姑娘善妙暗恋义湘,听了义湘的教诲后,动厂皈依佛法的心思。义湘回同,善妙前去送行。不料船已启动,善妙立于码头,便将带来的一盒礼物投入海中。小盒也随着船远走了,善妙投海化为巨龙,当船到达了新罗(今朝鲜)时,善妙变成了守护华严宗的朝鲜女神。这幅画现存于日本京都高山寺。

  【团氏地藏神像】日本镰仓时代的佛教绘画作品。因存于东京团氏,故名《团氏地藏神像》。图中的地藏菩萨是一青年僧入,他位于两朵莲花之上,前去拯救受苦受难的灵魂。图中地藏菩萨的衣服、禅杖,莲花座等都是金箱装饰。

  【北野天神缘起绘卷】日本13世纪初连环图画,计八卷。描绘的是日本宇多天皇的右大臣营原道真由于受到反对派藤原时平的诬蔑,结果被流放到九州大宰府,最后因愤闷忧虑致死。这以后宫中常有雷击现象,一些大臣也因此丧生。当时人们便以为这是营原道真受了冤枉,他的亡鬼前来报复。于是就在公元947年在京都北野建立了以营原道真为天神的庙宇。这幅绘卷描述的就是营原道真的生活情况及其神奇的传说。

  【平治物语绘卷】日本13世纪大型连环画。这套绘卷长达15卷,是根据日本历史小说《平家物语》而绘制的。描绘了1159年,日本源氏家族经过一场严峻的战斗,终于取得胜利的情景。现在保存厂来的原画有保存在美国波斯顿美术馆的“三条殿夜讨”、东京岩奇静嘉堂文库的《信西卷》中的“信西之死”、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六波罗行幸卷》的“青年天皇之逃亡”。另外还有《待贤门合战卷》中的“待贤门的交战”的临摹本和《六波罗合战卷》中的“六波罗的战斗”里的约15幅原画也保存了下来。其中“三条殿夜时”描绘了1159年12月9闩,藤原信赖率领部队在三条殿乘着夜色突然发动丁军事政变,结果天皇、御前禁卫、大臣、宫女等仓皇逃命,有的不幸被俘或死于战火中。整个绘卷情节生动,构图连贯、运笔娴熟、场面壮观,体现了日本的武士精神。也是世界军事绘画中的不朽之作。

  【瓢鲇图】日本室町时代的画僧大巧如拙的佛教绘画作品。作于1409年。作者力图表达禅宗的静思及神秘,在右上角画—群峰,在左下方画的是竹木,溪流,溪浪旁一渔夫正在等待鲇鱼上钩。而溪流中的鲇鱼却悠然自得。

  【四季山图卷】]日本15世纪有名的画家雪舟等扬的水墨山水画。创作于1486年。这幅画是用17张纸接连而成的,高40厘米。画面上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灿烂,夏天树木茂盛,秋天水天茫茫,冬天清冷静寂。画面上:有山花,有树木,有渔村,有农舍,显得生活气息很浓厚,具有山水田园式的情调,很受日本画家的高度评价。这幅画也被认为是雪舟等扬进入画史名家行列的杰作。卷未题有“文明十八年嘉平日天童第一座雪舟叟等扬六十有七岁笔受”的字样。

  【慧可断臂图】日本室町时代著名画家雪舟等扬的佛教绘画作品。属水墨画。作于1496年。画面上题有“四明天童第—座雪舟行年七十七岁谨图之”的字样。描绘的是河南洛阳儒生慧可为了向达摩祖师学习佛理,决意断臂,终于打动达摩,最后被收为弟子的故事。达摩是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是佛教禅宗东土始祖,南北朝梁大通元年,经海路到达中国广州,并受到中国南朝皇帝梁武帝的接见,被安排在梁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后来,达摩渡江北上,来到北朝的魏国,在嵩山少林寺里终日面壁而坐,长达19年。慧可得知此事,欲前往少林寺向达摩大师学习。到了少林寺,达摩仍然面壁端坐,将慧可拒之于门外。慧可心意已定,就在门外站了整整一夜。到了第二天早晨,站在雪地里的慧可仍不动摇决心。达摩见雪已至慧可膝盖,非常感动,就询问慧可到此目的。达摩为考验慧可,仍拒绝指教慧町。慧可无奈,只好拿出身上的佩刀斩断自己的左臂,以表明自己的决心。达摩这才答应收慧可为徒。达摩“示寂”(佛教称佛菩萨和高僧之死为“示寂”)后,慧可继承了达摩的衣钵,成为禅宗东土第二代祖师。后来梁武帝得知此事,亲为达摩撰文,并在钟山刻石立碑。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达摩面壁端坐,慧可手捧一只断擘站在达摩背后。这幅画人物形象真实感人,构图朴素自然,显得整个画面中的人物性格、禅道境界与佛教主题和谐一体。体现出厂雪舟等扬绘画中的坚强有力的笔法。

  【天之桥立图】日本15世纪著名画家雪舟等扬81岁高龄时创作的水墨山水画。创制于1500年。画面上的山水风景和中国杭州 、绍兴、富春江一带的风景相似,画中寺、塔、,岛等皆有文字注明。画幅尺寸为0.894*1.688米,深受众人评价。

  【秋景】日本15世纪著名画家雪舟等扬的绘画作品。这幅秋景画和另外一幅冬景图原来是双幅。属于山水画传统题材的四季图形式。在这幅画中,作者打破了以往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方法的局限性。吸取众家之长,在画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当时的日本,已经受到了中国宋元时期水墨画风格的影响,雪舟等扬是第一位将个性与民族情感融于绘画中的创先人物。这幅画的左下角,是深色的岩石。远处是一抹山峰,隐藏在漂渺的云雾中,小路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笔法雄健有力,凝练、简洁,反映出了作者对于中国南宋时马夏山水艺术的理解极其深刻。同时,透过这幅作品,又能看到日本固有的苍凉的意境。

  【灵云院风景图】日本室町时代狩野元信的佛教绘画作品。创作于1543年—1549年。图中的京都妙心寺灵云院被云雾遮盖。左边是一只丹顶鹤立于水边休憩。丹顶鹤之上是一棵盘旋的古松。右边是流瀑。该画现存于京都妙心寺。

  【牡丹图】日本16—17世纪末著名画家海北友松的美术作品。属屏风画。创作于1595—1600年之间。画中的牡丹枝繁叶茂,有白色;粉红色、淡绿色等。一阵风吹来,枝条摇摆不定,绿色的山石和金色的背景对比鲜明,使得画面的装饰荣华富贵。该画现存于日本京都妙心寺。

  【柴门新月图】日本室町时代一禅僧的佛教绘画作品。画面上,柴门、茅庐、竹园、小溪,月光朦胧,有两人赏月,旁边一小童伺候,画上又用行楷题跋,融禅、诗、画于和谐一体。笔墨简率稀疏。富有美的意境。

  【吉山明兆像】日本室町时代僧吉山明兆的自画像。作者以己代佛,形象生动,简疏而清新。反映了作者不拘限于模式,大胆突破的精神。不愧为日本禅宗艺术大师。

  【鹭图】日本室町时代禅宗画家默庵灵渊的佛教绘画作品。画面上在寒冷的风中冷得发抖的鹭,停立在一树枝上。目光似乎是追寻树下湖中的鱼。除了树干、鹭,画中全是空白,但给人以逼真的感觉。世人称其为“牧溪再现”(牧溪,中国南宋画僧)。

  【花鸟画】日本室町时代水墨画的早期开拓者雪舟等扬的晚年美术作品,属屏障画。雪舟等扬曾7岁出家为僧,20岁时在京都相国寺向画僧周文学习绘画,48岁时曾到中国学习水墨画技法。此时日本的民族水墨画,处在从花鸟至山水的过渡阶段。不再仅仅局限于寺院,其范围扩大至宫邸及民宅。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卷轴画逐渐被屏障画代替。雪舟等扬结合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吸收中国宋元时的绘画技法,形成了富有民族气息和自己个性的画风。《花鸟画》是他晚年的杰作。在画面上,花鸟、树木,飞鸟,栩栩如生,富有情意。显示了作者在山水画创作方面刚柔并用的独到之处,在屏障画装饰风格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暴风雨图】日本16世纪画家雪村的绘画代表作。属水墨画。画面上的小船在暴风雨中与逆风搏斗,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意境。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吸取了中国画的长处,运笔雄健有力。

  【风涛图】日本16世纪著名画家雪村的代表作,属水墨画。画面上的小船正迎风破浪,奋勇前进。体现出了孤帆与险恶的自然斗争的意境。小船、古树、波纹都刻画得形象生动。

  【金碧屏风】日本16世纪画家长谷川等伯的大型连续壁画。画中的枫树,红叶满枝,象征了生命的活力。树下是奇花异草。这幅画兼有彩色画和水墨画的特点,色泽明快,手法独特。这四扇大障子壁画属京都祥云寺的智积院正殿屏风一部分。

  【屏风上的松树】日本16世纪长谷川等伯的绘画作品。属水墨画。画中诸松树颀长挺拔,根须裸露在地面上。雪峰朦胧,烟雾茫茫,意境极为深远。枝叶、树干、烟雾等层次分明,着色恰到好处,形象逼真。这幅画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特点,又有日本绘画装饰风格。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狮子图】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狩野水德早期的幛子壁画。所谓障子壁画,就是日本特殊结构的建筑——滑动拉门《障子》活动屏风上的绘画。在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分格屏障壁画深受茸士阶层欢迎,发展迅速。早期的日本壁画实际上是水墨画的延续和变种。在此过程过程中,狩野永德起了很大的作用。狩野水德(1547年—1590年)是狩野家族第五代画家。曾受到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用,负责美化安土宫。后期风格华丽,金地艳色常与浓墨的轮廓相结合,为日本的壁画发展奠定了基础。《狮子图》中的两只狮子,是中国历代的吉祥之物,神采奕奕,真实勇猛。作者线条有力,并稍加了晕染,富有夸张感,构图饱满。

  【龙虎图】日本安土桃山时代“长谷川画派”创始人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长谷川等伯自命为“雪舟第五代”,与狩野家族第五代狩野水德 相抗衡。一方面吸收狩野画风的优点,一面钻研雪舟等扬水墨画的风格,结合中国元明时绘画 特点及西方素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画风苍劲有力。由于受到中国画“虚中有实”的影响,他画中的龙腾云驾雾,富有动感。龙须前伸,龙头高扬,龙角后略,看上去似真的一般。这副图是《龙虎图》的右半部,左半部是虎。

  【舞乐图】日本16—17世纪著名画家狩野长信的绘画作品。属屏风画。画面上描绘了一位贵族家庭举办樱花节的情景:阳台上,年轻貌美的君侯正兴致勃勃地观看下面的即兴舞蹈。周围是一些侍候的贵妇。画中的主题是舞蹈者。盛开的樱花树下,三个少女戴着头巾,用扇子合着节拍,愉快地跳舞,旁边有一女子击着小鼓。另一个可能是女扮男装的青年人在旁边鼓励、喝彩。画中的花、草、树、木都体现出了狩野派的传统技法风格。背景的色彩暗淡,但人物形象突出,笔锋锐利,线条流畅。

  【红白梅图】日本17—18世纪之间的画家尾形光琳的代表作。属屏风纸本彩色画。作厂1710年—1716年间。屏风有两扇,左扇是白梅,右扇是红梅。两棵梅树,花朵的颜色和枝条的曲折大相径庭。作者构思巧妙,用棕色线条表示花纹、曲线、圆卷。形式活泼,线条流畅,技法熟练。富有装饰性,显示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原为津轻孝氏珍藏,后又藏于热海博物馆内,属世界救世教珍藏晶。

  【热海美术馆汤女图】日本17世纪美人画。作者不详。这幅画是日本以汤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最佳之作。汤女,即道德品质不好的在浴池服务的日本女子。画中的汤女打扮得漂亮入时,穿着薄带短袖的和服,显得苗条、华丽。作者将这六个走在街上的汤女刻画得形象生动。

  【松岛图】日本17世纪著名画家法桥宗达的绘画。属屏风风景画。分左右两扇。左扇描绘的是海滩与松树。金黄色的海滩,一直伸向遥远的前方。远处,海滩上的松树枝的上端被白色的浪头所掩盖。右扇描绘的大海中的两座岩岛和松树,作者是用绿色、蓝色、棕色进行厂装饰,富有情趣。这对屏风与作者的另—对屏风《春景与冬景》都是其代表作。该画原藏于日本京都祥云寺内。1906年,大收藏家费里亚将其带到美国,现收藏于华盛顿费里亚美术馆。是日本海外藏品中的杰作。

  【春景与冬景】日本17世纪有名的画家法桥宗达的绘画作品。属屏风风景画,左扇用一轮新月代表了冬天,画面上的群山被白雪覆盖。山脚下流水清清,激起了许多浪花。右扇用一个圆盘似的太阳代表春天,山顶呈钟形,上面是绿色的松树和开满樱花的樱树。这幅画富有动感,体现出了作者狩野派技法的影响。这对屏风现藏于河内金刚寺和东京国立博物馆。

  【关屋章】日本17世纪著名画家法桥宗达的绘画作品。是根据日本第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源氏物语》中关屋章的内容而作。描绘的是源氏太子与空蝉夫人相见的情景。画中的源氏太子驾着豪华的车,带着随从从右往左向小屋走来。漂亮的空蝉夫人得讯,派她的兄弟以使者的身份拜见太子,并呈献给太子一首诗。画面背景为金色,山峦呈绿色。作者构图巧妙。将源氏太子的活动安排在画中右下角,将空蝉夫人的活动安排在左上方。两边是山峰和房屋,反映出厂作者的绘画技巧。

  【牵马图】日本17—18世纪画家英一蝶的早年绘画作品。作品中的青年农民在晨雾中拼命地牵马,马儿却因胆怯不肯上桥板。岸边垂柳依依,太阳露出了半个脸。整个画面显得简洁明了。

  【松】即《雪松图》。作者是日本18世纪写实主义画派圆山——四条派的代表人物圆山应举。该画作于1765年,背景为淡金色,素白的绢底上,树下、地上皆有积雪。作者用极快的笔道画出厂松针,并用烘于的墨点表明了树干和树枝。使图中的雪轻柔、温新。达到了抒情和象征的效果。

  【溪流花木图】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法桥宗达的美术作品。法桥宗达早年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图案画兴趣甚浓。后以开画铺谋生,叫“表屋”,故又称他“表屋宗达”。他对日本装饰风民族绘画影响很大,曾和弟子一起为社会各阶层作扇面画、方块画、民俗画。在此过程中.渐形成了符合日本民族审美情趣的画风,并受到各阶层的注目。其金碧屏风画深受日本人喜爱。创“法桥派”。代表作《溪流花木图》,画面效果良好。景物真实,空间深运,虚实对比明显。在同一平面上同时描绘了山水树木.体现出了景物的自然荧。溪流横贯东西,树木上下笔直,花草各异,遍地皆是。色泽清雅,运笔熟练,富有诗情,体现出了大和民族的精神。

  【松竹汇鹤图】日本江户时代浪漫画家尾形光琳早期代表作之一。其父艺术修养很高,因此小时候受到家庭环境熏陶。青年时学习狩野派绘画技巧,曾在白瓷上练习工笔花鸟画法。其父去世后,替父经商,结果破产,转而弃商专画。终有所成,与狩野派相匹敌,与法桥宗达画风相近,所以后又并称“法桥一光琳派”。但法桥宗达的画气势胜,光琳的画秀丽爽朗,充满了民族气息,而且在他追求装饰风的过程中,他的画抽象因素渐增,曲线和圆弧多样化,具有明显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在日本绘画史上其装饰风画面多抽象因素。这幅画仍有其青年时的传统基本功法,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画中有竹林与仙鹤,环境清秀明媚,鹤体婷婷玉立,用笔工整,用色淡雅,整个画面严谨和谐。是一幅写实中富有装饰色彩的画。

  【庭院男女】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版画早期代表人物菱川师宣的代表作。“浮世绘”是由传统的“大和绘”演化而来。主要表现的是市民日常生活和风情民俗。后来,由于中产阶级发展,浮世绘中表现男女私情和美人的题材渐多。由于社会需求量增加,许多画家开始刻版印刷,“浮世绘版画”便出现了。菱川师宣是这些画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而且从他开始,浮世绘版画才开始署名。这幅画的背景是一幽静的庭院。庭院一角,一对青年男女偷偷拥抱接吻。这在当时是违背社会风俗的。而画中男女私情的公开表露,则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线条流利,圆润。很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

  【过桥】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版画中最有影响的画家铃木春信的代表作。浮世绘版画从墨折绘、丹绘、红绘,红折绘发展到锦绘,工艺技术日臻成熟,过去画面上的红暖色凋已逐渐被组合在一起的各类冷暖色彩所代替。因此具有繁花似锦之感。铃木春信作品题材广泛,有市民姑娘,武士侍女,作品中的女性腰肢细瘦,手脚纤细,体态轻盈。在红折绘到锦绘的发展过程中,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被认为是浮世绘版画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吸收了中国明清“拱花”水印技巧,创造出了“春信式”的画风,往往在作品的某个区域可看到带有浮雕感的凸凹痕迹。他的代表作《过桥》描绘的是两位劳动妇女,来到了离家门不远的桥边,为了不让池塘水溅湿衣衫,一位妇女弯腰挽裤,另一位妇女也一边望着池塘与身边的女友,呈弯腰状。

  【风雨之夜】日本首创套色木刻并以画美人画而闻名的浮世绘画家铃木春信的代表作。版画中,作者用提灯暗示了黑暗,用破伞暗示了暴风雨的猛烈。在暴风雨之夜到神社去的少女,许是祈祷爱情的到来,许是诅咒情敌,发泄其内心的不满。从构图到色显,和谐而神秘。

  【神亲川巨浪图】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葛饰北斋的晚年杰作《富士三十六景》中的代表作之—。葛饰北斋早年随父学雕刻,后结合日本传统画派的画风,勇于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其作品范围极广,有肖像画、美人画、山水画、花鸟画、插图等。在《神奈川巨浪图》中,他把日本民族的象征富士山刻画得雄伟壮丽,前景方神奈川九级大浪,长年积雪的富士山被推到远处。巨浪澎湃,浪花飞溅,海水清澈,万里无云。除了浪峰,进入观者视线的便是富士山了。充分体现了作者多角度、重全面的绘画技巧。

  【针线活】日本江户时代以画美入画而著称的画家喜多川歌磨的代表作。作于宽政五年(1793年),原保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画中四女人,形态各异。一位梳着高高的发鬓,正和另一女子扯一块印花布料。旁边一女子一手托竹笼,一手从笼门伸进,似在逗引笼中彩蝶。另一女子用脚支着镜架,正与一花猫戏闹。画家在处理面部时采用了“大首绘”的方式。衣纹线条流畅,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雄鸡和仙人掌】日本18世纪画家伊藤若冲的代表作。属障子壁画。现存于大阪西福寺内。计2幅。右边一扇画面上的鸡一边走一边往后看,鸡毛色泽鲜艳。左边一扇画面的鸡静静地站在那里,表情怡然自得,色彩绚丽,并用具有异国情调的仙人掌作陪衬。表现出了作者在画鸡方面的造诣。

  【金地屏风风景】日本18世纪画家池野大雅的杰作。属山水风景画。绘制于一对屏风的正反两面。背景为金黄色,故得此名。一面屏风画有几位隐士围坐在一亭子里。另一面屏风画有波涛汹涌的大河,一条载着赴会考学的人的船正迎面而来。这幅画受到了中国传统风景画的影响。用笔简单,轮廓分明。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保津川图】日本18世纪著名画家圆山应举死前遗世之作。由八条屏障画组成,现京都私人收藏。作者圆山应举,属“圆山一四条派”代表人物。17岁时,到京都向狩野派画家后田幽汀学习绘画,并受到中国画家钱选(舜举)的影响。画面上的瀑布顺着悬崖飞流而下,流水拍打着堤岸,浪花飞溅,两棵松树亭亭玉立。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作者用几组柔和的曲线代表流水,线条蓝白相间,有疏有密,突出的几处岩石,激起了无数的水珠。作者用南画斧劈皴法处理石面,并对松树的树枝和树枝并重勾勒。反映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富土山三十六景】日本浮世绘代表人物葛饰北斋的版画杰作。创作于1825年—1831年。第一期作品主要有《红色富土山》、《暴风雨及雷电下的富士》、《波涛外见富士》等。其中《红色富士山》一面中,天空呈蔚蓝色,薄云缕缕,山峰神奇。景色逼真,构图简单。《波涛外见富士》一画中,波涛汹涌,富士山则在更远处。几个人物虽属点缀,但不失真实之感。整套版画,虽然题名《富士山三十六景》,但实际上有46景。葛饰北斋在绘画的过程中,低角度视点,打破了传统的日本技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东海道五十三次驿站】日本19世纪著名的浮世绘画家安滕广重的版画作品之一。创作于1833年。画面上表现了在风光明美的东海道上,五十三次驿站将京都和江户连接了起来。画中的山坡屋顶、竹子、雨点等皆用倾斜交叉的线条来表示。整个画面显得色调暗淡,但富有诗情画意。

  【悲母观音图】日本近代画家狩野芳崖的绝笔之作。作于1888年。作品中的悲母观音是以东方观音为模特,结合西方的圣母形象,最后形成了日本的悲母观音。画中悲母观音立于云端,左手倒宝瓶水,里面是赤婴即将诞生。赤婴也是结合了中西形象的产物,右手举着杨枝。云端处,水化为圆球,云端下,峰峦叠嶂。

  【谜儿图】日本近代画家横山大观的佛教绘画作品。图中人物从左到右依次是孔子、耶稣,释迦牟尼、老子。表现出了作者释、道、儒、耶合而为一的思想。作者还突破了以往绘画的局限性,大胆采用了“朦胧体”(即无线色彩)。立在释迦牟尼前的小孩即谜儿,是横山大观的自我象征。

  【正仓院乐器装饰画】正仓院是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收藏宝物、文物的仓库。里面收藏了许多圣武天皇的遗物。其中有两件装饰精致的乐器琵琶和阮咸,上面图画非常有特色。琵琶拔面上绘有骑象鼓乐图和骑猪酒宴图,阮咸上的拔面绘有松下围棋图和弹奏阮咸图。这幅画受到了中国古代油彩画法的影响。表达随意,没有固定程式,虽属生活内空,但富有装饰性。是日本美术作品中的佳作。

  【郁的爱情】日本浮世绘三大师之一喜多川哥磨的版画组画《爱情的诗》之一。作者用纯图画的方式表达出了全部的爱情心理。画面上的黄色背景象征着油灯的光辉,一个女人正在沉思,唇上和衣袖上可看到红点,双眼半睁半闭,似乎是热烈之中又有点懊悔。色彩柔和,充满了神秘感。

  【雉香炉】日本国宝,珍藏于日本三大名园(水户的偕乐园、冈山的后乐园)之一的兼大园内的县立美术馆内。是日本有名的画家野村山村的色彩画代表作。

  【扇面写经】日本藤原时代的美术作品。现存于四天王寺。上面描绘的是一公卿手拿盛开的折枝樱花,与旁边掀帘入室的贵女子交谈的情景。另一面是几个妇女集结在落叶树下水井旁劳动的场面,将自然景色与人物生活场面相结合,并在上面写有一节《法华经》经文,文字优美。

  【初上画面】日本现代画家竹内栖凤的美入画。作于1913年。画面上表现的是一个第一次为画家作模特的少女,背靠一屏风,左手抬起遮挡面部。右手紧紧攥住和服。双眸妖媚,神色紧张,双眉皱起,双肩紧缩,身体稍微向右倾。刻划出了少女羞涩而又紧张的心理。黑衣和服上带有兰、黄、灰等色点,又隐隐透出了“s”形的色块,即衬托了身体的白皙,又揭示了某种忐忑不安的神秘色彩。
  【芳惠】日本19—20世纪之间的画家藤岛武二的绘画作品。属油画,创作于1926年。描绘的是一个漂亮的妇女。身上穿的是中国绣花的大红旗袍,头戴中国西南一带少数民族的绣花头巾,耳朵上戴着紫红色的耳坠子,右手拿着一枝花。具有古典的东方美。整个人物形象清秀优雅,构思巧妙。

  【阿修罗图】日本现代画家前田青屯的佛教绘画。作于1940年。作品中的古印度佛教护法神阿修罗,三头六臂,怒目、持刀,显得强健勇猛。反映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使得整个绘画富有装饰性及现代感,除了少量的红色外,作者全用白描手法。

建筑类
  【法隆寺】日本古寺。位于奈良县西北生驹郡斑鸠町。圣德太子于推古天皇15年(607年)创建。主要建筑有中门、金堂、五重塔、大讲堂、大宝藏殿,梦殿等。中门为白凤时代建筑。金堂内供有日本最古老的佛像药师如来像和三尊释迦铜像。四周是诸佛净土图、飞天等壁画。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塔,塔内有斑鸠时代的涅盘图等塑像。大宝藏殿分南,北仓两部分,内有来自百济的百济观音、梦违观音和圣德太子像等国宝。梦殿是日本最古的八角形建筑,殿内有救世观音立像。

  【广隆寺】日本名寺。又称“太秦寺”。位于日本京都右京区太秦峰冈町。始建于公元622年,后遭火焚,1165年又陆续修复。寺内有许多国宝。如阿弥陀如来坐像、干手观音立像等供奉在寺中讲堂内。弥勒菩萨半跏思维像供奉在灵宝殿内,是日本第一号国宝。木造圣德太子半跏像供奉在上宫王院内。还有建于镰仓时代的桂宫院,是八角形圆堂,也是日本国宝。堂前还有太秦形作品石灯笼。

  【善光寺】日本名寺。位于长野市中心。据说是为了珍存从百济献来的一光三尊金铜阿弥陀如来像于皇极元年(642年)创此寺。后遭火焚,后又重建。主要建筑物有山门、金堂(iE殿)、经堂、钟楼、忠灵殿等。山门建于宽延3年(1750年),宽约20米,进深7米。金堂重建于宝永4年(1707年),殿高28米,宽32米,进深52米,是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筑之一。1952年被定为国宝。殿内供奉着主佛一光三尊金铜阿弥陀如来像及泰国捐赠的释迦佛。殿东还有川中岛古战场的一部分。

  【浅草寺】日本东京最古老的寺院。位于东京浅草中心。又称“金龙山浅草寺”。始建于大化6年(645年)。据传在推古天皇36年(628年),日本两个渔民兄弟桧前滨成和桧前竹成在宫户川(今隅田川下游)捕鱼时,捞到了一尊高5.5厘米的金观音像,后来有个叫土师直中知的人得知此事,认为是“观音显灵”,并把这尊金观音像供奉于自己家中。后又供奉于浅草寺。该寺主要建筑物有雷门、浅草寺正殿、六角堂、五重塔、浅草神社等。雷门又称“风雷神门”,因门两侧立有风神和雷神巨像,故得此名。浅草寺正门,黑瓦覆顶,有八根红色大柱,门中央悬挂一写有“雷门”二字、直径约3米的大灯笼。雷门内的参拜道路,又名“仲见世路”,长约140米。路两旁有86家小店铺。在日语中,“见世”意为“店”。因此,每家店铺都悬挂一方型玻璃灯,上面写着“仲见世”。店铺中的许多商品都是江户时代的特产。浅草寺正殿里供奉着那尊打捞上来的金观音像。殿外天井上有著名画家川端龙子和堂本印象画的《龙之图》、《天人之图》、《散华之图》。正殿前的宝藏门,因楼内藏有国宝(纸本墨书法华经)而得此名,原名仁王门。门角堂是一木造六角形建筑物,属室町时代建筑。位于浅草寺正殿左面。是日本的重要的美术作品。单层,瓦顶,中央直径1.82米。五重塔是仅次于京都东寺五重塔的全国第二高塔,高53米,于1974年重建,位于浅草寺西南。浅草神社属日本江户时代的建筑物,神社内供有渔民桧前滨成、桧前竹成和村长土师直中知及德川家康像,被视为浅草寺观音堂的“守护之神”。浅草寺内建筑物还有浅岛堂、弁天山钟楼、六地藏石幢、传法院等。另外还有许多两佛板碑、歌碑、句碑、纪念碑等石碑。

  【药师寺】日本古寺。位于奈良市西之京町。始建于天武天皇8年(680年)。718年,又从飞鸟迁到奈良。主要建筑有三重塔(东塔)、金堂、讲堂、东院堂。三重塔是药师寺迁至奈良后遭火灾遗留下来的唯一建筑,高33.8米。被视为日本最美丽的佛塔,也是日本国宝。金堂、讲堂、东院堂于镰仓时代和江户时代重建。金堂内供有三尊青铜铸造的佛像,主佛药师如来和侍奉左右的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是日本国宝。药师如来佛台座有铜造的裸形邪鬼,高1.5米,台座四周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图,并饰以葡萄蔓草等花纹。讲堂的佛足堂内有佛足石和歌颂佛足石的碑铭。佛足石上有据说是从印度、中国传来的释迦牟尼的足迹。东院堂内有白凤时代的美术作品圣观音立像,是日本国宝。寺内还有天平时代的绘画。如吉祥天画像和慈恩大师像、僧形八幡坐像等,也是日本国宝。

  【正仓院】本国宝。位于日本奈良东大寺大殿西北。是有名的东洋古美术宝库。始建于702年。原是东大寺的仓库,专门收藏皇家粮食,天平胜宝8年(756年)圣武天皇忌日,光明皇后将圣武天皇用过的家具及东大寺大佛开光仪式时用过的佛具、古文书等一并收藏其中。后来,正仓院就渐渐成为收集日本奈良时代的美术工艺珍品的专门。其中收藏的许多文物都具有浓厚的中国唐代亚、波斯的风格。有些是由日本遣唐使、僧直接从中国带去的。其构造采用了日本古代独特的建筑法——校仓法。因此,正仓院也是日本最早最大的“枪仓造”建筑物。其结构全部属木结构,面宽33米,进深9米,高12米,从左往右依次为北仓、中仓、南仓,屋顶覆以砖瓦,呈四注式。正面和墙两侧是用木材横叠而成,木材为三角形切面,墙壁为木造井字形,屋基高高架起,离地面3米高,四面透空,人可以从下面通行。到目前为止,正仓院共收藏文物约17万件。许多文物都是从中国的丝绸之路在唐朝时传入日本,又从印度、西亚传出去的。因此,日本人又称之为“丝绸之路在东方的终点”。内藏珍贵文物有东大寺佛光开眼时,曾使用过的一枝长1.8尺的“天平古笔”和唐开元四年(716年)制造的一块石墨。另外,还有中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亲笔书法,唐朝初朝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真迹屏风及唐玄宗写给日本圣武天皇的信,唐朝时输入日本的珍贵文物,日本工匠的仿制品。如“金银干文琴、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银脱漆胡瓶”等,这些文物在明治后期均由皇室保管,太平洋战争后,被作为国家财产由日本政府管理。1953年、1963年又在正仓院旧库西南新建两幢钢筋水泥新仓库,一些文物被移入新仓库内保管。正仓院平时不开放,只在每年秋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时,拿出来一部分文物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供人参观。

  【大寺】古代佛教寺院。又称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大华严寺、城大寺、总分国寺。与日本兴福寺井称为南部奈良两大名寺。位于平城京之东杂司町,故名东大寺。741年,圣武天皇下诏书令仿中国寺院建筑风格兴建该寺,寺建成后,1180年、1567年两次遭兵火,后经多次修缮。东大寺坐北向南,主要建筑物有南大门、纪时又进行了重修。佛高16.21米,莲花铜座高3.335米,重452吨,是仅次于中国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未来佛”。卢舍那大佛盘坐于莲花之上,左手放在膝卜,右手半举在胸前。和金堂均为日本国宝。大佛殿前的“金铜八甬灯笼”是天平时代遗存的珍贵文物,高4.62米。钟楼建于镰仓时代,具有天竺建筑风格,内有梵钟,为日本国宝。铸造干752年,高3.6米,口径2.74米,重26.3吨,是日本最大、最重的钟。戒坛院内有戒坛,是754年中国唐代高僧在该殿向圣武天皇、孝谦天皇及诸僧侣讲授戒律的地方。正仓院建厂天平年代早期,为日本国宝。属木质较仓结构,屋顶为四阿式,内部分北仓、南仓、中仓三部分。院内珍藏有孝武天皇生前用过的服饰、日常生活用品、《东大寺要录》、《东大寺献物帐》、东大寺开光作佛事时用过的衣物、武器、乐器、伎乐面(假面)及来自波斯、西域的舶来品和一些珍贵的古文书、古写经等。其他建筑物还有:月堂、三月堂、四月堂、开山堂、法华堂等。每五月五日逢圣武天皇忌日,东大寺金堂前都要举行“圣武祭”以告慰圣武天皇之灵。

  【招提寺】南本南都七大寺之一。简称“招提寺”。位于奈良西京五条町。始建于759年(天平宝字三年),至770年完工,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主要建筑物有金坛、讲堂、戒坛、鼓楼,礼堂、开山堂等。寺门高大,上有孝谦女皇亲笔题写的“唐招提寺”四个红色大字,具有中国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遗风。金堂为寺中主殿,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弟子如宝主持建造,向南,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石台基高1米,八根廊柱并列在台基上。柱头的斗拱飞檐,深受中国唐代木结构的影响。金堂内供有金色卢舍那大佛,据传是鉴真弟子义静(一说思托)设计,由闩本技工雕塑而成。坐像高3.7米,是日本奈良时代特有的脱干漆像。佛像西侧为四手观音佛像,高5.36米;东侧为药师如宋立像,高2.03米。均为夹(宁像,三尊佛像和金堂被指定为国宝。三尊佛像前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木雕像、大日如来木雕佛像。讲堂原是8世纪初平城宫中的朝堂由于皇家礼佛,为了祈佛,建寺时遂将该朝堂施舍迁入寺内。这是平城宫中现存唯一的建筑,面阔九间,单檐歇山顶,讲堂内供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高2.8米,为日本国宝。佛像两侧有两个轿子似的亭子,据说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说法之地。讲堂庭院中的藏经室,收藏有鉴真从中国带去的佛教经卷。鼓楼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式建筑,有平台环绕。礼堂为长方形建筑,有19间。开山堂又称开山御景堂,建于1688年,堂内供有鉴真和尚干漆夹泞坐像,高2.7尺,为日本国宝。据说是由鉴真弟子按鉴真生前坐禅时的姿态雕塑而成。鉴真闭目微笑,双手拱合,形象逼真,不愧为日本雕塑杰作。御影堂前有鉴真墓。每年6月6日逢鉴真圆寂之日(763年)前后,该堂开放三天,以供人们瞻仰。唐招提寺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物,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产物,因此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

  【水寺】本古寺。位于日本京都东山腰。是日本桓武天皇的本院寺。始建于奈良时代后期宝龟11年(780年),由唐僧第一弟子慈恩大师创建。后遭火焚,1633年重建。寺内主要建筑有正殿(本堂)、钟楼、三重塔、经堂等。正殿重建于宽永10年(1633年)。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寺内还有16栋建筑也是国宝重点文物。另外还有30多幅信众奉献的绘画匾额,也是日本重点文物。

  【醍醐寺】日本古寺,位于京都伏见。创建于贞观16年(784年)。后遭兵焚,丰臣秀吉重建。主要建筑有三宝院、灵宝馆。三宝院是桃山时代书院式建筑,房内墙壁及隔扇上有江户时代名画家石田幽汀和狩野山乐的彩色障壁画。该院庭园为丰臣秀吉设计。灵院馆内珍藏的绢本着色五大尊佛、绢本着色文殊渡海图均为日本国宝。寺内五重塔是京都最古老的建筑,建于952年,为日奉国宝。塔内一层的圆柱和墙上描有金胎的曼荼罗诸佛及真言八祖像,均为日本平安时代的珍贵文物。清宫拜殿及药师堂也是日本国宝。药师堂是藤原时代的建筑物。建于1124年,堂内药师如来像及日光、月光两胁金堂(大佛殿)、钟楼、戒坛院、正仓院等。南大门为东大寺寺院正门,建于镰仓时代,1199年又重建。有18根长约30、直径约l米的木柱,具有天竺风格。金堂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木结构大殿,始建于752年,于1708年重建,东西长57米,南北长50米,高46米,1903年一1911年,1974年一1980年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修。堂内供奉的卢舍那铜铸大佛,始铸于747年,至752年完工。后因地震和兵火受损,17世侍像均为国宝。寺中建筑物还有五大堂、如意轮堂、开山堂和上醍醐陵等。

  【延力寺】日本名寺,位于日本京都府和滋县之间的比叡山(又称叡山)上。始建于公元785年,后遭火焚,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及德川家光又重建。寺中主要建筑物有根本中堂、大讲堂、戒檀院、阿弥陀堂、释迦堂、相轮木堂、椿堂、琉璃堂等。均为重要遗迹,根本堂中供有如来佛,为日本国宝。堂内柽柳木据传是从中国的五台山带来,是珍贵文物。

  【善通寺】日本古寺。位于香川县善通寺市。是弘法大师(空海)诞生地,始建于弘仁四年(813年)。后遭火焚又重建。主要建筑物有金堂、常行堂、五重大塔、御影堂、宝物馆等。寺内藏有地藏菩萨像、吉祥天立像和具有唐朝风格的写经《一字一佛法华经序品》等。均为日本重要文物。

  【东寺】日本古寺,又称“救王护国寺”。位于京都市南区。弘仁14年(公元823年)嵯峨天皇将此寺赐予从中国回来的弘法大师(空海)。寺内主要建筑有讲堂、御影堂、南大门、金堂五重塔、灌顶院等。御影堂建于南北朝时代,1380年重建,内有空海从中国归来时带回的本尊秘佛不动明王坐像。讲堂建于室町时代,内有金刚界大日如来像。五重塔建于江户时代,是日本第一高塔,高56.4米,于1644年重建,是日本国宝。寺内还有珍贵的雕刻、绘画、书法、工艺等文物。如从中国传来的兜跋毗沙门像、空海从中国带回的七幅真言七祖像等。东寺也因此成了日本宗教美术宝库之一。

  【清水寺本堂】日本国宝。清水寺位于日本京都东山,以舞台而闻名全国。9世纪初,曾作为桓武天皇的御愿寺,后又作为护国道场。1633年,幕府将军德川家光重建堂塔。该寺主要建筑物有本堂、三重塔、经堂、开堂等。其中本堂被定为国宝。该堂依山而建,属木结构建筑,有139根粗木柱支撑。殿宽9间,纵深?间,是一个带有翼廊的单檐殿堂,殿顶全部覆以桧树皮,前半部凌空的平台即日本有名的“清水寺舞台”。日本成语“成败在此一举”或“义无反顾”即与此相关。

  【清水寺正殿】日本国宝。清水寺位于日本京都东山山腰,是桓武天皇的奉院寺,现存清水寺为1633年重建。其正殿(本堂)于宽永10年(1633年)由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光重建。殿宽19米,进深16米,殿顶铺有几层宝珠形的桧树皮瓦,殿前有139根大圆木组成了一个“舞台”,殿旁有一眼清泉,被称为“金水”。殿后有成就园,是江户时代初期的庭园代表作品。

  【中尊寺金色堂】日本藤原时代奥州一带的统领藤原清衡之妻干氏在中尊寺主要堂塔西北角建于1124年的一座常行堂。在藤原清衡死后,平氏又将常行堂涂上金色作为藤原清衡的祠庙之所。殿堂内有藤原三代的木乃伊遗骸,须弥座上有须弥三尊像和二天之外的六体地藏菩萨立像。表现出了藤原清衡及其妻平氏期望地藏菩萨来迎的心愿。同时也反映了其妻超度平素不念经、临终亦不念经,最后战死土沙场的武土们。企图他们的灵魂在十字路口卸左重罪,与藤原清衡的亡灵一起从六道走向极乐世界。

  【三十三间堂】日本莲华王院正殿。位于京都市东山区妙法院前町。建于平安时代末期长宽2年(公元1164年)。为白河法皇的御所。13世纪中叶遭火焚。镰仓时代文永3年(1266年)重建。该堂深17米,南北长120米,是日本最长的殿堂。堂内每隔3 5米立有l柱,计34根柱子,殿堂被分割成33间,故名。堂内正中供有一尊木造11面千手干眼观音坐像,高约3.3米。左右两侧各有500尊高约1.7米的金龟观音坐像。主佛后面及走廊两端有木造28部天神像和风、雷等神立像。该堂被定为日本国宝。

  【平等院凤凰堂】日本国宝。位于日本京都宇治市平等院内。平等院原为别墅,平安年代,藤原赖通将其改为寺院。主要建筑物有中堂、观音阁、钟楼、净土院、最胜院及宝物馆。凤凰堂即原来的阿弥陀堂,因里面供有一尊阿弥陀如来像而得名。其中堂正脊两端鸱尾部,用一对青铜制成的凤凰装饰,凤凰高约1米,正展翅欲飞。中堂为木造瓦葺,单层歇山顶,正面三间,侧面两间,左右翼廊各五间,凤凰堂因此而得名。显得整个结构浑然一体,华而不俗,达到了一种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境界。中堂内的阿弥陀如来坐像,是天喜元年(1053年)3月,由著名的雕刻家定朝精心雕制而成,高约3米,是定朝现存唯一作品。这件雕刻品具有典型的“大和风格”,佛头发细密,眼睛较长,鼻子高高隆起,肩部丰满圆润,背面以金刚界大日如来为中心,配有十二光佛,显得佛温和、典雅。中堂门扉上绘制的“九品来迎图”为日本国宝,是凤凰堂重要的美术作品。描绘的是观音、菩萨率领众人前来迎接即将进入天堂的人们,上面的山水树木刻画得栩栩如生。中堂的墙壁上,还雕刻有五一躯“云中供养菩萨像”,众菩萨千姿百态。由于中堂集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为一体,所以凤凰堂被定为国宝。

  【姬路城】日本国宝。位于兵库县姬路市姬山上。由于城墙和城楼城为白色,形似白鹭,隐没在山林中。故又称“白鹭城”。该城创建于元弘3年(1333年)。天正8年(1580年)又建成三层城楼——天守阁。庆长6年(1601年)池田辉政又改建了天守阁和护城河。1956年一1964年又照原样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修复。天守阁外观五层,内部六层,地下一层,实为七层。城墙由石块砌成,墙上和楼门为了战事防备设计留有射击孔。城内还有干姬化装楼、媪之石、菊井等名胜古迹。

  【兴福寺】日本古寺。位于奈良市登大路町。主要建筑有三重塔、北圆堂、东金堂、五重塔,中金堂、南圆堂。五重塔建于室町时代,是日本第二高塔,仅次午京都东寺五重塔。东金堂建于室町时代,堂内供有日本国宝文殊菩萨像。北圆堂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南圆堂与之相对应。寺内还建有国宝馆,馆存珍藏有奈良时代至江尸时代的珍贵文物。如释迦牟尼十大弟子立像、八部.众立像、四天王立像、金刚力士立像、世亲菩萨立像、佛头等,都是日本国宝。

  【银阁】日本国宝。位于日本京都左京区银阁寺(慈照寺)中,银阁寺原为室町时代建筑物,由幕府将军足利义政仿北山金阁寺造型于东山营建的山庄——东山殿。在工程竣工前足利义政不幸去世,后由梦窗踪石国师建成。由于原来计划在屋宇外壁镶银箔未实施,其楼阁只涂了漆没有镶装银箔,故改名为慈照寺,俗称银阁寺。主要建筑物银阁和东求堂均为国宝。银阁是有名的佛寺和住宅相结合的书院式建筑,是二层楼阁。一层心空殿,是模仿西芳寺的舍利殿建造而成。二层潮音阁,内供奉观音像。银阁、东求堂与锦钟池组成的庭园,也是室町时代中期的代表作。园内向月台和银沙滩,与中国的西湖风景相仿,不愧为赏月佳地。

  【松本城】日本古城廓。位于长野县中部松本市。是日本桃山时代城廓建筑的杰作。始建于文禄3年(1594年)。主要建筑物有高五层的天守阁,二重望楼和月见望楼等。楼上入口处有日本民俗资料馆,馆内有许多考古、历史、风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楼上窗户极少,多留有射孔处,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城防需要而如此设计.1952年,日本政府将此城定为国宝。

  【羽黑山五重塔】日本国宝。现存于日本磐梯朝日国立公园内。位于园内出羽三山山下杉林中。建于庆长年间(1596—1615年)。

  【东本愿寺】日本名寺。位于日本京都市下京区。其正殿建于1602年,堂内供有阿弥陀如来像。大师堂(即大雄宝殿)建于1658年,后因火灾于1895年重建,长76米,宽58米,高38米,堂内供有本愿寺开山祖亲鸾圣人像。大师堂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建筑,仅决于奈良的东大寺。

  【二条城】日本著名的古城堡。位于京都市中京区二条街。始建于1603年,初为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后德川家光加以扩建,并把伏见城的建筑物移到此处。1867年,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此将政权归还天皇,即日本历史上的“大政奉还”。整个城堡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四周有东西长500米、南北长300米的护城河。主要建筑物有唐门,“二之丸”御殿、本丸等。唐门状如大牌坊,具有中国唐代长安城的建筑风格,属木结构,上面有无数雕刻,中间是涂有金色的皇族菊徽,两边是一对猛虎、翔风。“二之丸”御殿原为将军家宅,后因德川家光女婿后水尾天皇拟临幸二条城,于是就将“二之丸”改为御殿。这是日本桃山时代的大书院式建筑,为日本国宝。“二之丸”庭园是池泉回游式,池中有蓬莱岛。本丸为二条城正殿,1788年遭火灾,现存建筑为京都御所迁来的旧桂宫御殿,明治天皇临幸时,又将其改为离宫。昭和14年(1939年)京都市接交管理二条城。

  【瑞岩寺】日本国宝。位于日本著名三名之一松岛海岸边。始建于桃山时代,庆长14年(1609年),由仙台藩组伊达政宗重建。其正殿宽211间,进深14间,殿内有绘画、雕刻等。庭园内有伊达政宗从朝鲜带回来的古老梅树——卧龙人梅和为日光东照宫试作的铁灯笼。

  【二之丸御殿】日本桃山时代典型的大书院式建筑。位于京都市中京区二条城城中央。原为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私人住宅,后因德川家光女婿后水尾天皇拟以临幸二条城而改为御殿。内有大广间(寝室)、黑书院、白书院等建筑,共有33间。房间内的隔扇门和墙上都有江户时代狩野派画家创作的障壁画。大广间长廊的地板在走人时会发出茑鸣似的声音,所以又被称为“响廊”。二之丸庭园为池泉回游式庭园,池中有蓬莱岛,左右有鹤、龟两岛。

  【名古屋城】日本古城堡。位于名古屋市中区。始建于庆长15年(1610年)。由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及其后代修建。二战遭火焚,仅存东南、西南、西北三座角楼及前二门。1959年重建。天守阁为其主要建筑。屋脊两端是鲤鱼型的装饰——金蜞鳅分雌雄两种,北侧为雄金鲯鳅,高2.62米,南侧为雌蜞鳅,高2.58米。外观天守阁为五层,实为七层,一层至六层有文物图片展览,有名古屋建造前后的历史,古城堡剩余的600件壁画和日本其他城堡的图片。

  【鹤冈八幡宫】日本镰仓五大名寺之一。位于神奈川县镰仓。主要建筑物有“太鼓桥”(弓桥)、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镰仓国宝馆、舞殿、正殿、若宫等。“太鼓桥”为八幡宫标志。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建于1951年,馆内收藏有日本油画、日本画、版画、雕刻、素描画等1400多件。镰仓国宝馆建于1928年,馆内收藏有寿福寺的木造地藏菩萨立像,建长寺的释迦三尊像和本宫木造弁才天坐像等重要文物。正殿建于1828年,四周的宝物殿内,收藏有日本国宝正恒铭太刀。若宫建于1624年,里面供有仁德天皇及其他四位神抵。

  【崇福寺】日本国家重点文物。又称圣寿山崇福寺,位于长崎市锻治屋町。由来自中国福建的高僧超然始建,后住在长崎的福建华侨又集资于宽永6年(1629年)创建。寺中专供海神嫣祖。寺中主要建筑物有楼门(龙宫门),第一峰门、大雄宝殿、护法堂、钟鼓楼等,楼门上的横匾“圣寿山”为隐元所书。楼门和第一峰门均为日本国宝。大雄宝殿、护法堂、钟鼓楼承袭了中国南京寺庙的建筑风格。寺中还有一口铸造于1682年长崎大饥荒时的大铁锅,重1965斤,据说可煮米4石2斗,供3000人食用。每年逢旧历7月26日,日本国内华侨都集聚于寺中,举行中国传统节日盂兰盆会节。

  【眼镜桥】位于日本长崎中岛川上。是一座中国式双孔石拱桥。建于1634年,由中国明代高僧如定禅师主持。桥长约23米,宽约4.5米,高约5.3米,如一副眼镜架于中岛川上,故名。是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物之一。

  【万福寺】日本古寺。位于京都市宇治川旁醍醐山麓。始建于1663年;由中国明代高僧隐元禅师主持兴建。具有明朝禅寺风格。山门横匾上的“万福寺”三字乃隐元禅师书。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奉堂(大雄宝殿)、法堂等。天王殿内供有阿弥陀佛坐像,两旁是四大金刚。大雄宝殿内供有三尊如来像,两边是十八罗汉木像。寺内收藏有隐元禅师及其弟子木庵、即非等所遗留的44幅匾额、56幅对联,书法风格各具特色,用笔迥劲有力,兼有篆隶行草。另外还收藏有铁眼禅师的木刻经版6万张,近7万卷佛教经典和江户时代有名的画家池大雅的名作。这些都是重要文物。

  【神厩舍】古代养马的地方。位于日本日光东照宫第一层院内。属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未上油漆,所以显得古朴典雅。里面有供下人住的配房。该舍最引人入目的便是廊檐下雕刻的三只栩栩如生的猿猴,在日本、有许多人遵循三猿主义(非礼勿说,非礼未闻,非礼勿看)的人生哲学。所以这三只恣态和形象不同的猿猴,身上着色也截然分明;白脸、白胸、红眼、褐毛,四周雕刻有古树和花朵。位于正中的猿猴两腿盘坐,大眼圆睁,双手紧捂嘴巴。右边的猿猴双腿支地,前倾肢体,双手紧捂双眼,左边的猿猴大眼明睁,大嘴紧闭,双手紧捂双耳。即“三猿主义”。

  【阳明门】日本国宝。是进入日本日光东照宫的第二层大院的大门。在日本谚语“不见到日光,不能说很好”中“很好”两字即“结构”两字。故又有“构造”、“布局”的双重意思。而阳明门的建造便实现了又牢又好的要求。故被政府指定为“国宝”。大门共二层,第一层由10根汉白玉石柱支撑。其正、反面各有四根,两侧各一根。横梁用的是汉白玉。柱与柱相接处雕有龙头,上面是镂空的木结构斗拱。二层用的仍是汉白玉,柱头处雕有龙头。柱与柱间有雕花门窗。上面的木架上雕有龙头,飞檐起拱,四角用铜钤装饰。上面是蓝瓦覆盖,黄瓦压脊。整个结构浑然一体,庄重大方,既牢固又豪华。

  【唐门】日本国宝。是进入口本东照宫的第三层院子的大门。其材料来自于中国,并使用了镶嵌技术,具有唐代建筑风格。门为白柱,上面雕刻有盘龙,横梁上雕刻了许多朝拜“圣上”的人物群像,更往上是精雕的花窗。门顶四周呈弧形,左右儋脊上镶嵌着两条活灵活现的青龙,前后有两个铜狮。

  【禅昌寺】日本名寺。属临济宗妙心寺派。位于日本飞蝉木曾川国立公园的下吕温泉北面。里面收藏有许多国宝级文物。如白隐禅师和狞野永德的名贵字画、桃山时代的织部茶杯和唐人形砚籍等。另外还收有水墨画《雪舟》。

  【神桥】日本重要文物。位于日本东照宫入口处的山谷。据说是当年胜道圣人在日本准备开山造寺时,因受阻于山川而无法顺利通往日光山。就中这时,突然从大山谷飞来两条大蛇,一青一红,两条大蛇在眨眼间架起了一座朱红大桥,后人便称之为“神桥”。桥长2.7米,宽6米,两旁的栏杆为木结构,全部被涂成红色。大桥无桥桩,中悬空呈弧形状,两端架在岸上。两岸青松翠柏,生气勃勃。桥下流水青青,爽心悦目。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文物,现已将此桥封闭,只许参观不许通过。并在神桥附近又修建了一座现代钢筋水泥桥,以便通往日光山。

  【建长寺】日本镰仓五大名寺之一。位于神奈川县镰仓。其佛殿、法堂、紫云阁等建筑排在一条直线上。佛殿内供有主佛地藏菩萨像。佛殿左边有一棵柏稹老树。据说是中国宋朝高僧由兰溪道隆从中国带去的。寺中唐门是江户时代久能山的德川家庙移此后修建的,是口本重要文物。寺内还珍藏有铜制梵钟和彩色的兰溪道隆(大觉禅师)像等国宝。还珍藏有一些中国古代书画文物。

  【妙喜庵待庵】日本江户时代的茶室建筑杰作。外观如同农家茅舍,顶棚结构复杂,简朴狭窄。茶室有二叠大小,但由于构思巧妙,所以二叠大的小小茶室却使人感到无限宽敞,反映出了建造者的独到之处。该待庵是利休生前最偏爱的—处。

  【圆月桥】日本重点保护文物。位于东京文京区小石川后乐园内。该园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水户藩主德川赖房请名匠德大寺左兵卫督工建造的。后由德川光国重建,并由当时韵中国著名学者朱舜水设计。因此,圆月桥是朱舜水亲自设计的中国式石拱桥,水多时,半圆形的桥拱便倒映于水面,宛如满月,故得名“圆月桥”。

  【长崎孔子庙】位于日本长崎市大浦町。始建于1893年,由旅日侨胞所建。二战时遭到破坏。1982年,日本政府又按照中国山东省曲阜孔子庙的规格进行重建工作。1983年10月重新开放。重建的孔子庙门前有精雕的石桥和汉白玉栏杆。大成殿内供有孔子塑像和四圣牌位。两旁是72贤人大型石雕像。每座像高1.8米左右,重2吨。并按曲阜孔庙内的祭器复制了全套祭器。两廊刻有《论语》的大理石柱上,每个字都贴了大赤真金。孔子庙后院有一幢楼,第三层没有中国历代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中国历史博物馆提供的中国古代文物。

  【平安神宫】日本三大神宫之一。位于京都市左京区。1895年,适逢恒武天皇定都平安京(京都)1100周年,故建此神宫。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其社殿原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祭神之地,后仿平安朝皇中正厅朝堂院建造时缩小了三分之二。正门为应天门,是两层建筑,两端屋脊上是金色鱼尾形装饰。门内有龙尾坛。正面是太极殿,高17米,进深30米。殿内有52根红圆柱,殿两旁有苍龙楼和白虎楼,殿后是东西两本殿,分别供奉着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神苑面积达3万千方米左右,分东、中、西三部分。旁边有日本明治、大正时代的回游式亭园,园内保存着日本京都最早的电车。每年10月22日,这里都要举行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时代祭。

墓葬类
  【高松冢古坟】日本国宝。位于奈良郊区明日香路,飞鸟西南部,属日本飞鸟时代古坟。于1972年3月发掘,封土呈圆形,象一座山丘,故名。日本历史—亡有名的持统、钦明、文武等天皇的陵墓亦在此。日本政府对此极为重视,故定为国宝。为了加强保护,日本有关部门又在附近按原样用了近两年时间仿选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古坟,以便游人参观。

  【仁德天皇陵】日本最高大的陵墓。位于大阪府堺市西北三国皇台地上。始建于5世纪初,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墓前方后园,南北主轴486米,后面的圆墓高约35.5米。周围有许多座陪葬墓。

  【日光东照宫】日本国宝。位于日本中部地区枥木县日光市日光山上。是日本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的陵墓。德川家康生于天文11年(1542年)12月26日,三河国冈崎城。1600年,打败了反对的联军。1603年,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并在江户建立幕府,统一了日本。元和2年(1616年)4月17日死,终年75岁。初葬于骏府城附近的骏河旁久能山上,后第二代 将军德川秀忠遵循德川家康遗训,在日光选地 开基,建造东照宫,将德川家康的遗骨迁入东照 宫。到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耗资160亿日元,集中了当时日本有名的能工巧匠数人,在宽永13年(1636年)最终建成日光东照宫。实现 了“不见到日光,不能说很好”的心愿。现东照宫 有23栋建筑物都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 文化财产,另有8栋建筑被定为“新国宝”。日光也因此被誉为“圣城”。东照宫三面环山,四周绕 川谷,左有金精峰、白根山、小真名子山,右有女 峰山,背后有男体山、中禅寺湖。绿树环抱,气势 壮观,入口处的“神桥”架在大谷川上,现日本政 府已将此桥定为保护文物。另修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通过此桥便可到达日光山上的东照 宫。东照宫主要建筑物有神厩舍、阳明门、唐门、 祭神大殿等。神厩舍是占代养马的地方,为普通 木结构建筑,囚未上漆故显得陈旧,廊檐下雕刻 的三只维纱维肖的猿猴,体现出了日本“三猿主 义”(非礼勿说,非礼末闻,非礼勿看)的实质,阳明门为第二层院的大门,共有二层,石柱均为汉 白玉,体现出了日本谚浯“不见到日光,不能说很好”的建筑要求。唐门是进入第三层院子的大 门,具有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木材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充分反映人在建筑方面的水平及才干。 祭神大殿宽敞协凋,内烟雾缭绕,鲜花供奉,并 有德川家康庆长9年正月1 9日花甲之际的遗 训:“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且忌急躁。常思坎 坷,则无不足;心有奢望,宜思穷困;忍耐乃长久 无事之基。愤怒之敌,骄傲害身;责己宽人,自强 不息。”其后便是以一片松林为背景的德川家康墓。东照宫、康门、阴明门均被定为国宝。

遗址类
  【贝土冢】日本旧石器时代遗址。位广日本本州岛人阪市西南,于中世经兴起,19世纪下叶工业发达,1934年成为市。曾因堆积了大量的贝类食物残壳,渐形成上冢。故得此名。

  【江户城遗址】位于日本东京都中心干代田区。江户城初建于15世纪中叶。庆长8年(1603年)德川家康在此设立幕府,成为日本首都。明冶元年(1868年)又改名为东京。最初规模很小,后来,德川家康于庆长11年下令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到厂德川家光时的宽永13年(1636年),大规模的扩建才渐渐停止。当时的江户城南北长4公里,东西长5.5公里。四周有内壕和外壕。有两重城廓。城内主要建筑物有36个城门、20座望楼、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等宫殿。因为这里保存有许多江户时代的历史遗迹,所以日本政府特定为“国家特别史迹”。并加以保护。外壕现已被填平。城门仅存“田安门”、“清水门”、“樱田门”。望楼仅存“国安门”、“樱田橹”和“富士橹”。本丸、二之丸、西之丸和五层城楼天守阁曾遭火焚未建。本丸、二之丸曾是德川幕府统治核心地,战后建立丁东御苑。西之丸曾是江户城发源地,明治维新后建立了皇宫。东御苑遗划:已于1968年义重建了新宫殿,江户旧城的正门即现苑内的大手门。另外还有德川幕府时进谒将军的最后一个检查守卫站“百人番所”及过去将军的私邸、皇后的音乐堂“桃华乐堂”、富士见橹、天守台残迹等。东御苑内的二之丸庭园建于宽永7年(1630年),1960年又重修,园中天池壕旁种有日本全国47年都道府县的名贵树木260棵。皇宫正门二重门内,有高约13.4米的仪见橹,据说是德川家康从京都伏见城移来的,白壁灰顶。皇宫内有7栋战后新建的宫殿,占地面积2300千方米,绿瓦,白墙,彩柱。“松之阁”为皇宫厂殿,皇室主要活动都在此举行,“丰明殿”为宴会厅,“吹上御所”为天皇居住地。二之丸则于1969年被开辟为公园。

  【箱根关所】日本江户时代的关卡。位于箱根芦湖对岸箱根町。始建于元和5年(1629年)。是为了防止地方上出现叛乱、秘密偷运武器、家族移动等现象而建立的。过往行人要受到严格的检查和搜身。明治2年(1869年)拆除。昭和40年(1965年)5月,当地部门又重建此关所,并在此处专门建有资料馆,主要建筑物有”御关所”石碑,“御番所”的一套房子(上御番所、座敷、胜手、中坪、御番所)等。资料馆内珍藏有过去的—些文书、印鉴、资料、武士盔甲、刀剑、生活用具等。现日本政府已对此关所进行了重点保护。

  【中岛圣堂大学门】日本最古老的孔庙遗迹。位于长崎市兴福寺内。正保4年(1646年)在日本马场三郎左卫门的大力赞助下,日本儒学家向井元主持建造厂孔子庙,命名为“立山学院”在长崎县东山町。宽文3年(1663年)遭火焚,重建于中岛川畔,并改名为“中岛圣堂”,内有圣庙、杏坛门、棂星门、明伦门、书库、崇圣祠、辅仁堂等建筑。1958年,长崎巾将中岛圣堂大学门移入兴福寺。1960年,日本政府将其定为“重点文物”。

    ——松平容劼(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