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佛教南都六宗的来源与特色(上)
  日本佛教最初的宗派,即所谓的“南都六宗”,先后成立于奈良时代。养老二年(718)十月,律令政府太政官颁诏佛纲:加强僧尼制,表彰教学研究,整顿充实诸寺学团。诏令中初次出现了“五宗”的之说。早在“养老布告”以前,官大寺及各大寺中新旧佛教思想“混居”,已经出现了以特定的经或论为研究对象,被称为“宗”,“众”的萌芽。南都六宗的出现和发展,是一大批满载中国佛教思想陆续归国的学问僧的促进,推动的结果,是日本律令政府效仿隋,唐王朝并追随隋唐佛教发展的新趋势,新水平。

  南都六宗的典型样板,是养老二年诏令颁布创立的东大寺。至天平胜宝三年(751)前后,东大寺内已经出现了公认的三论,法相,华严,律,俱舍,成实六宗。各宗的宗所设大学头,小学头,维那,并置有“宗厨子”存放各宗所藏经典供教学,研修之用。东大寺作为镇守国家的根本道场,为全国的寺庙所效仿。

  三论宗,为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最早传入日本。所谓“三论宗”,即依据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及其笛子提婆《百论》的教义创立的学派。后来《三论玄义》成为日本三论宗学研究的要典。随着唐代天台宗,法相宗等各宗日益兴盛,三论宗流传不久便越来越衰微。后东流朝鲜,日本,绵延传承。

  隋末唐初,高句丽僧人慧灌入唐,从吉藏受学“三论”宗义。后慧灌东渡扶桑初传三论学说。慧灌弟子僧人福亮及其俗时嫡子智藏相继传承。后智藏于天智四年(665)入唐求法。归国后住法隆寺,弘传三论宗学,为第二传。智藏弟子道慈也于大宝元年(701)随遣唐使入唐求法,归国后住大安寺,举扬唐代三论新风,被誉为“释门新秀”,为三论宗第三传。至8世纪初,入唐求法的僧宣肪归国传入法相宗以前,三论宗作为日本古代佛教的主导学说,盛极一时。

  法相宗,是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632—682)创立的宗派。当时窥基被称为“玄门四神足”之一。玄奘在窥基的帮助之下,编译了《成唯识论》,为法相宗所依赖的重要经典。其后窥基秉承玄奘的法统,最终奠定了法相宗的基础。由此,玄奘被三论宗人尊为始祖,而窥基为宗主。

  而将三论宗传入日本的是元兴寺僧道昭(629—700)。白雉四年(653)道昭奉敕发入唐求法,投师玄奘门下学习法相唯识教义。后归国弘传所学,史称“元兴寺传”。/大宝三年(703)和养老元年(717)又有僧人分别入唐,归国后传播。史称“兴福寺传”。日本的法相宗经过几代僧人的竞相弘扬,成为南都六宗中最大的宗派。

  华严宗依据《华严经》立宗,命名,成立于隋末唐初,由祖籍西域居住的法藏大成。华严宗由法藏的法兄义湘(625—702)于651年传入新罗,又由嫡传弟子新罗僧审祥于736年传入日本。审祥东渡日本住大安寺。于天平十二年(740)至十四年间宣传华严宗旨。后被尊称为日本华严宗初祖。

  律,作为经律论三藏之一,为印度佛教各派所传承。中国律宗是依据佛陀耶舍译出的《四分律》创立的宗派。中国的律宗初分为相部宗,南山宗,东塔宗三派。唐末以后,道宣创立的南山派繁盛,成为中国佛家律宗的正统。后入唐求法的僧道光于天武六年(678)归国,首传四分律。日本佛教如法受戒的作法及律宗的成立,是由天平胜宝六年(754)应邀渡日的道宣嫡子弟子弘景的高徒鉴真实现的。关于鉴真的事迹大家都很了解故此处略过。

  成实宗是依据鸠摩罗什所译印度诃梨跋摩的《成实论》立宗。至梁代,开善寺智藏,庄严寺僧虔,光宅寺法云被称为三大“成论师”。成实宗附于三论宗传入日本。早期的三论学者皆通成实之学。成实宗最终成为三论宗的附宗。

  俱舍宗,因主要学习由出身于印度的翻译僧真谛(499—569)及玄奘分别译出的印度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而得名。中国南北朝是承毗昙宗而立。由憎师从玄奘,初传法相总的道昭传入日本,后被列为南都六宗之一,附属于法相宗。

    ——松永久长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