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殿的位置:樱之吹雪 首页 风土记 → 两宫漫步

文/ 叶渭渠

  在这里所说的两宫,是指京都的桂离宫与日光的东照宫。

桂离宫

  一些人提起桂离宫,也许就会很容易地联想到它像颐和园、避暑山庄等中国离宫那样,首先也许会想象映现眼前的是一扇厚重的大门,围上一堵高大的红墙,显露出威严和豪华的气派。一位散文家访问日本后撰文称:“来到日本,没有到过东照宫就不算得到过日本。这也许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桂离宫和东照宫反映了和汉两种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桂离宫又称天皇的“无忧宫”,是智仁亲王兴建于1620年的八条宫家的别墅,花费三十五年的岁月才完成,位于京都近郊。1958年有机会随代表团访日,第一次游览桂离宫时,与我国的离宫建筑迥异,不禁愕然。但随团游览,走马观花,加上对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一知半解,第一印象只是桂离宫虽然是离宫,却没有丝毫的威严感和豪华感。
  时隔四十年,我们经过系统学习日本美学史,作为学者重访桂离宫,就带着一种审美的情趣,一种中日美学比较的审视意识,漫步于这座简朴但占地约五万六千平方米的日本立功,感受就大不相同。桂离宫竹编的门,芭茅草葺的屋顶,连着大门的是一堵竹篱笆,与北面的穗篱笆相连,由纤细的竹枝和一劈为二的大竹组合,俗称桂垣和穗垣,是桂离宫有名的篱垣。它显现出一种不均衡的美。
  走进里首,掩映着一片茂密的树林和竹林,仿佛进入了一派寂境,首先给人留下质素、轻巧和清纯的印象。离宫中央,引桂川的水营造了一个心字池,池畔屹立着古书院、中书院、御幸御殿、月波楼、松琴亭、赏花亭、园林堂、笑意轩等建筑群,多集中在西侧,雁行式的配置。这些建筑物矮小,却十分精巧,是清一色的白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人字形屋顶,加上白墙、白格子门,排除一切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且布局简练,洁净利落,一切顺其自然,将其推向朴素、简明的极限。同时建筑物各异其趣,彼此相辅相成,使整个建筑群自由地融洽结合,但各部分建筑又具不同样式,保持各自的艺术独立性。东侧主要是池与泉。庭园整体与外部自然景物达到了高度的调和。
  作为桂离宫中心部的上述建筑群,与起伏的地形、水池、岛、桥、石、树等有机组合,使人工性与自然性极其巧妙地调和起来,融为一个完全不可分割的空间,使造型与空间浑然一体。创作者为了实现整座离宫的整体性,非常注意着力体现纯正清雅的精神;既表现皇家的尊贵又发扬简素的传统空间艺术美的特质;同时,充分发挥这样众多的建筑群的各自的机能性,使其各具实用性而又达到完美的统一。
  时值秋季,红叶山的枫树,满枝满桠披上了红叶,漫天尽染红彤彤。与红叶山对峙的苏铁山上,凤尾松高耸,枝叶亭亭如盖,漫空笼翠。秋阳相辉,满眼是红又是绿。这种景观,更富于色彩的变化,给人一种红叶绿叶两悠悠的闲情逸致。尤其是园中简朴自然的建筑融入大自然的秋景中,当落叶纷飞时,使人涌现出一缕缕淡淡的哀愁。这是符合日本人在秋的时节表现多愁善感的审美性格的。
  我们漫步园中,深感它的明显特色是:质朴而近乎自然,非对称性而近乎不完整乃至残缺,且小巧而几近纤弱。这种审美情趣不重形式而重精神,是从禅宗“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的思维方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表现的平淡、单纯、含蓄和空灵,让人们从这种自然的艺术性中诱发出一种空寂与闲寂的效果,产生一种幽玄的美。当我们欣赏日本的建筑艺术时,也许只有把握它这种传统的美学精神,通过反复不断的观照,静静的冥想,才能进一步体味它在自然的简素中所展现的细部的精细美和内部潜在的精神美吧。如果只从形式上来观赏,乍看就会觉得它实在平凡无奇,简单得恍如一户户农舍,绝对体味不到它在至简至素的状态中所展现的美的意境。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兴建桂离宫时,日本建筑艺术又掀起模仿中国建筑艺术的第二波,尤其是权势者纷纷仿效中国建筑那种恢弘壮丽的建筑模式。可是当时承担桂离宫设计的建筑师小堀远州为了保证这座桂离宫体现日本建筑的艺术精神,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皇家提出“三不条件”:(一)不能下达任何有关设计的旨意;(二)不能催促工程进度;(三)不能限制建筑经费。其实创作者的真正意图集中在设计精神上,即确保这一艺术设计的绝对的创作自由,以摆脱当时某些设计者屈从权势而建造宏伟、华丽的中国式皇家建筑风格,坚持运用日本至简至素的传统精神和传统技法,以图保证这一建筑达到最大单纯的艺术效果,最大限度地具现日本独特的传统美。
  一位西方学者参观桂离宫后,将欧洲的宫殿与桂离宫对照,说:欧洲的宫殿,规模大的自不用说,即使规模小的,也以其奢华、艳丽而突出强调宫廷生活与庶民阶级的明显差距。日本的桂离宫虽然也有宫廷生活,但这里完全否认从欧洲建筑所看到的那种阶级差距,它比任何日本建筑更具纯雅的趣味和优美的结构。实际上,桂离宫最具庶民性。
  桂离宫相承伊势神宫的古典建筑文化的传统,是一庭园与建筑的综合艺术,被称为“日本独一无二的天才建筑”,“冠绝文化世界的唯一奇迹”。在日本建筑艺术发展史上,是继伊势神宫之后达到了第二个高峰,它与伊势神宫珠联壁合,堪称为日本建筑艺术的精品。

日光东照宫·阳明门

  与桂离宫的建筑模式相反,位于日光的东照宫(俗称日光庙)模仿中国皇家建筑的浮华模式,它既没有伊势神宫那种单纯的结构与高度的明澄,也没有桂离宫那种简洁的设计和材料的质素的美,而一味追求一种过度的装饰和过度的浮华的美。
  东照宫兴建于1634年,是德川将军家的建筑。其建筑艺术思想是放在夸耀恢弘壮伟的内里所蕴涵的权势高贵和威严力,是靠权势构建的艺术。整座东照宫沿袭了桃山时代的豪华色彩,到处都人工饰上金器,泥金画,屋檐瓦敷金箔屋柱深赤色,屋顶斗拱也涂红、绿、蓝、黑、白、金等,墙壁、门扇上雕有龙狮花鸟,充满了富丽的色彩和华美的雕刻,显得金碧辉煌,代表将军建筑艺术的追求,但却有违日本自古以来形成的建筑艺术的传统美。

  大概是由于受到观光宣传的误导,或者不大熟悉日本人的美意识本质的方面,有的外国游客参观东照宫之后,赞叹不已,以为它是代表日本建筑艺术的美。但是,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只有伊势神宫和桂离宫才堪称代表日本建筑艺术美的双璧。我们到了东照宫,乍看东照宫会引起一阵赞叹,但它不堪冥想,一回味就什么也没有了。而面对桂离宫,如果没有思维,就什么也不能发现。也就是说,欣赏日本空间艺术,要用心去体味和感受,才能领略其美来。可以说,日本人对空间艺术美的追求,与其他文化形态的美的追求一样,强调精神而无视形式,努力在任何简洁的形式中寻求精神实质的东西,其美的价值和意义也在于此。
  一位外国学者参观桂离宫和东照宫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时代,日本拥有两种绝对的对立物,呈现了一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镜子。也就是说,这里有以自由的精神创造的自由艺术,也有惟命是从的杂多因素的累积,而且这绝非限于艺术。日本的建筑文化要高扬的莫过于桂离宫,低下的莫过于东照宫。东照宫是未能消化的舶来品,与此相反,桂离宫是从精神上消化、吸收了当时存在的一切影响而产生的作品。
  我漫步两宫,深有同感。

(摘自《散文》2000年8月号)


风 土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