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芸毛利一族sison.gif (1282 字节)

 

毛利元就的儿子们

●隆元(1523.4-63.8.4)
元就的长子。母亲是吉川国经之女。少辅太郎。备中守。大膳大夫。
隆元的幼年时代,是作为毛利家的人质在大内家度过的。天文六年元服,拝领大内义隆的隆字,起名为隆元。天文九年,元就退隐,将毛利家家督让于隆元,永禄五年担任备中、长门、周防的守护职。底二年,既永禄六年,在进攻尼子氏的行动,在安芸国佐々部谇死(当然,很多人还是抱着隆元是被尼子家的忍者暗杀的观点的啦,在英杰传系列里也是这么描写的^o^)。享年四十一。法名华溪流常荣。
■长男辉元(1553.1.22-1625.4.27)。(他老妈是谁战武堂没写,我好象记得英杰传——三箭之誓里说是大内义隆的养女吧)幼名幸鹤丸。少辅太郎。右卫门督。右马头。侍从。参议。中纳言。永禄六年,其父谇死后,年仅十一岁就担任了毛利家的当主。(当然实权还是掌握在他爷爷元就手里的啦)元就死后,在其叔父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辅佐下压制中国地方。(这就是毛利赫赫有名的两川体制)天正十年,织田信长开始了中国地方功略,毛利家与丰臣秀吉作战。信长在本能寺之変中死去后,毛利家臣服于信长的继承者秀吉,成为了丰臣政权下的重镇,坐拥百二十万石的领地,辉元也身列五大老之一。庆长五年,关原之战中,辉元担任西军的总大将。战后,毛利家被减封到只剩周防、长门二国三十万石的领地。宽永二年逝世,享年七十三。法名天树院云严宗瑞。长男右少将秀就(1595-1651.1.5)的后代为长门国萩藩藩主,二男日向守就隆(1602-79.8.8)的后代为周防国德山三万石的藩主。
■二男德鹤丸早世。
●元春(1530-86.11.15)
元就的二男。母亲是吉川国经之女。少辅次郎。治部少辅。骏河守。侍从。
天文十六年,成为安芸日山城主吉川兴经的养子而继承吉川家。在其兄隆元死后,与其弟隆景尽心尽力地辅佐着隆元之子辉元,在进攻出云尼子家的战斗中活跃着。天正十四年,在丰前国小仓城病死。享年五十七。法名随浪院海翁正惠。
■长男元长(1548-87.6.5)。母亲乃熊谷信直之女。幼名鹤寿丸。少辅次郎。治部少辅。初名元资。天正十年,成为吉川家的家督。在丰臣秀吉的九州征伐战时跟随秀吉出兵,于军中谇死。享年四十。法名万德院中翁空三。家督之位由其弟広家继承。
■二男元氏(1556-1631)。母亲乃吉川国经之女。少辅三郎。左近将监。宮内少辅。伊势守。初名元栋。后作为周防国仁保隆在的养子,领有石见国浜田一带的领地,改姓为繁沢。关原之战后,出仕长门国府中藩并恢复原姓。他的儿子们分别是元景、元贞、就真,元景的后代在长門国阿川领有六千石俸禄,被成为阿川毛利家。
■三男広家(1561-1625.9.21)。母乃熊谷信直之女。幼名才寿丸。次郎五郎。又次郎。民部少辅。蔵人头。侍从。初名经言。原本也是与其兄长一样被送入宮庄氏作为养嗣子,后来又被送到丰臣秀吉处作为人质。天正十五年,其兄元长急死后,继承了吉川家。天正十九年,秀吉赠与其出云富田城周围的十二万石领地。庆长五年,在关原之战,虽然跟随毛利家加入丰臣方,但却暗通德川家。(真可悲,毛利家的两川的后代在此战中皆被弃了他们的主家)关原之战后,为了毛利家的存续而四处奔走。死于宽永二年,享年六十五。法名全光院中岩如兼。长男内蔵助広正(1601-66.5.5)的后代成为周防国岩国六万石的藩主。二男隐岐守就赖(1607-76.7.11)起先是作为吉见広赖的养子,后来复毛利家本家姓。子孙在长门国大野领有六千石领地,被称为大野毛利家。
●隆景(1533-97.6.12)
元就的三男。母亲乃吉川经国之女。幼名德寿丸。又四郎。中务大輔。左卫门佐。侍从。参议。中钠言。
天文十三年成为安芸竹原小早川兴景的养子,天文十九年又转而成为沼田小早川家的养嗣子,从而继承了二小早川家。(这一段故事可以看三箭之誓哦^O^)与其兄吉川元春一起辅助着甥辉元,统帅着赫赫有名的毛利家水军,并负责毛利家的外交活动。毛利家臣服于丰臣秀吉后,也身列丰臣五大老之一。(其死后,才由宇喜多秀家补上的)庆长二年死去,享年六十五岁。法名隆景寺泰云紹闲。
■隆景本人无后,故将其弟秀包收为养嗣子。文禄元年,将丰臣秀吉的外甥秀秋收为养子而继承了小早川家。(在丰臣家的人们里,司马辽太郎称是因为秀吉有让秀秋继承毛利家的意思,隆景为了保全宗家毛利家,才引火烧身,让秀秋继承小早川家的。不过,我是认为不过是一个推测性的说法而已。)秀秋(1582-1602.10.18)乃木下家定的五男。幼名辰之助。左卫门佐。侍从。中纳言。初名秀俊。在朝鲜战争中,曾奋战并立下功绩,但由于石田三成的谗言,被减封到越前北庄城。庆长五年,在关原之战中隶属于西军,但却被东军寝返。在战斗倒戈,袭击了大谷吉续的部队从而成为西军溃败的主因。战后,在备前岡山城领有五十一万石的领地。庆长七年,急死。享年二十一。法名瑞云院秀严巌日拴。
●元清(1551-97.7.9)
元就的四男。母亲乃乃美家的女儿。少辅四郎。治部大辅。伊予守。
天正三年,成为备中猿挂城城主穂井田元资的养子。在于尼子氏残党的战斗中,参与进攻播磨上月城的行动。天正十四年,由于二男秀元成为外甥辉元的养嗣子,从而恢复毛利本姓。天正十九年,辉元给予其一万二千石的封地。庆长二年死去,享年四十七,法名笑山寺笑山常映。
■子秀元(1579-1650.閏10.3)。幼名宫松丸。右京大夫。甲斐守。侍从。参议。因为,辉元那时候还没儿子,所以哪就被辉元弄去当了一阵子养養嗣子,到了文禄四年,辉元的儿子秀就出生了,自然就没他的份了。庆长五年,在关原之战中,在毛利家本队出阵。战败后,辉元给予了他长门国丰浦厚狭郡内三万六千石的领地。庆安三年死去,享年七十二岁。法名智门寺功山玄誉。他的长子宮松丸早世。二男和泉守光広(1616-52.7.2)的后代成为成门国府中藩四万石的藩主,后家系断絶。三男刑部少辅元知(1631-83.閏5.14)的后代继承了长们国府中藩,成为领有四万七千石封地的藩主,另有分家成为长们国清末藩一万石的藩主。
●元秋(1552-1585.5.3)
元就的五男。母亲乃三吉家的女儿。少辅十郎。刑部大辅。
按毛利家的惯例成为周防莲华山城城主椙杜隆康的养子,但因故离开。元龟元年,在出云富田月山城领三千五百贯的俸禄,改为富田姓。天正十三年死去。享年三十四。法名三光院瑛严宗照。遗领由同母弟元康继承。
●元倶(1555-71.8.10)
元就的六男。母亲也是三吉家的女儿。幼名鹤法師丸。孙四郎。
石见二山城城主出羽元祐的养子。(其实,我一直觉得毛利家的这种做法很没人性的)元龟二年早世,享年十七,法名天真常照。
●元政(1559-1609.4.29)
元就的七男。母亲是乃美家的女儿。幼名千虎丸。少辅六郎。扫部头。六郎左卫门。赞岐守。
安芸米山城城主天野元定的女婿兼养嗣子。关原战败后,领有周防国熊毛郡三丘一带的领地。庆长十四年死去,享年五十一。法名天德性真。
■有元倶、元雅、元嘉等儿子。元倶的领地在周防国右田,子孙被成为右田毛利家。
●元康(1560-1601.1.13)
元就的八男。母亲百三吉某之女。少辅七郎。兵部大辅。七郎兵卫。大蔵大辅。
开始在出云末次城,该为末次姓、天正十三年,继承兄兄元秋的遗领进入富田月山城。在朝鲜战争和关原之战的大津城攻略中活跃。关原之战后,领有长门厚狭的一万五百石领地。庆长六年死去,享年四十二,法名洞玄寺石心玄也。
■子元宣(1598-1667.7.27)。幼名亀寿丸。兵库头。远江守。纪伊守。子孙为厚狭毛利家。
●秀包(1567-1601.3.23)
元就的九男。母乃美某之女。幼名才菊丸。藤四郎。大内记。筑后守。侍从。初名元总。号道叱。
元龟二年,继承备后国大田秀纲的遗领。天正七年,被其兄隆景收为养子。天正十一年,又被送入丰臣秀吉吃作为人质。秀吉赠与其苗字,改名为秀包。天正十三年,秀吉将河内国内一万石的领地赠与其,后又先后以四国征伐从军的战功以及九州征伐战中活跃的功绩,将其加赠转封伊予国宇和岛的三万五千石,后又加增为筑前国七万五千石。在朝鲜战争中,又加增五万五千石,合计十三万石的领地。但这一切后来都成为继承小早川家的秀秋的了,秀包在关原之战后又被迫失领,只得隐居。次年病死,享年三十五岁。法名瑞光院玄济道叱。
■儿子有伊贺守元信(1590-1670.2.26)、左门元贞(?-1613.2.6)。元信之子丹波元包(1607-76.4.7)在周防国吉敷有领地,子孙被称为吉敷毛利家。
●就辰(1546-1607.5.3)
元就之子。母亲是矢田元通之女。幼名虎法丸。信浓守。
母亲是元就小妾,妊娠后将其嫁于家臣二宮春久。出生后,就辰就作为春久的养嗣子。后成为毛利家的重臣,在内政方面活跃着。庆长十二年死去。享年六十二。

元就的兄弟们

●兴元(1493-1516.8.25)
弘元的长子。母亲是福原広俊之女。幼名幸千代丸。治部少辅佐。
明应九年,以八岁继承家督之位。加入周防大内义兴的麾下,成为大内家的东方的防卫线,以安芸的武田氏和备后的三吉氏等作战。永正十五年,在进攻穴戸元源居城五龙城时急死。享年二十四。法名秀岳院常松。
■子幸松丸(1515-23.7.15)。父亲死后,年仅二岁就继承家位,九岁时病死。法名明严绍光。家督之位就由其叔父元就继承了。
●元纲(?-1550.4.8)
弘元的三男。少辅三郎。四郎。
以相合姓称。因对其兄元就继承毛利家的家督之位不满,被坂、渡辺氏一派擁立,私通出云尼子家的重臣龟井秀纲试图谋反,被元就派出的刺客所暗杀。法名広济寺梅林道魁。
●就胜(?-1557.8.7)
弘元的四男。母有田适之女。式部少辅。
以北姓称之。由患有足疾,在安芸常乐寺出家,后来还俗出仕作为元就的家臣。弘治三年死去。法名胜翁就心。
●元氏(?-?)
弘元的庶子。幼名次郎。
以见付姓称之。作为元就的家臣,在曾孙元重着一代归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