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藩领研究

序言

    很诡异的一份文章吧,嘿嘿,尽管题目比较大路,而且题开的很大。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打算描绘一下小日本比较基层的支配体制构架。当然,不是象国内的那些从意识形态上的泛泛而谈啦,就是因为手边的几本书为我提供了相当详细而且烦琐的资料,依靠这些东西,我至少可以基本还原一个藩数百年的支配体系,大致上以松本、访取、高远三藩为范例展开(看着老厚的一本辞海似的复印资料,暗地里掐了自己一把)。

    恶俗的总序言,大家随便看一下即可。

    江户幕府,成立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的日子)。江户幕府相对于以前的镰仓、室町等几个武家政权,更是大力集中强化了其统治权力。首先,幕府针对天皇、公家、寺院这些自古以来就享有特权的阶层,订立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元和元年)、《禁里御所御条目》(宽文三年)、《诸寺院法度》(元和二年提出,宽文五年正式出台)、《诸神社神主法度》(宽文五年),对这些阶层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同时,还针对各大名以及旗本、御家人制订了《武家诸法度》(元和元年)、《诸士法度》(宽永九年),将改易、移封、参勤交代、军役赋课等以法度的方式予以统御。其次,幕府的行政机关利用检地、改易、移封等手段,使得幕府的直属领地不断地扩大。在元禄初年的检地数据中,大名私领约为1800万石,而幕府领地(天领)则为旗本知行所的约260万石,分布各地的天领420万石。除此之外,幕府还直辖伊豆、佐渡、石见、足尾等大矿山,掌握金银铜各种货币的制造权(早期是严格确保其货币的唯一通用性的,但后来经济形式恶化,各藩相续经济破产,大肆发行藩币,幕府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日本最主要的几个大城市,如江户、大阪、京都、长崎也都被幕府置于其直辖之下,同时,日本的对外贸易也由幕府一手垄断(当然,萨摩藩还是保留通过硫球展开对明贸易的特权的)。事实上,这一系列行为的目的非常清晰,就是在财政进行全面控制,幕府试图以此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经济制度滋生的东西只有特权商人,利用与政府官员的勾结而大肆获取巨额利润的特权商人无所谓竞争与否(因为经济的全面管制,使他们除了彼此没有竞争对手),只需要关注政治斗争和尽可能多地榨取利润。这样的恶性经济循环,在艰难地运转了三百年之后,终于和幕府同归于尽了。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第一部分 信府松本藩通史研究

    其实也算是类似前言的东西,松本藩的藩主先后曾换过七个家族,分别是石川家(天文十八年——庆长十八年)、小笠原家(庆长十八年——元和三年)、户田家(元和三年——宽永十年)、松平家(宽永十年——宽永十五年)、堀田家(宽永十五年——宽永十九年)、水野家(宽永十九年——享保十年)、户田家(享保十年——明治四年),打算写点藩政的东西,不能先整理一下藩史。俺打算先就入封、领地石高、家系、简单的历代记、支配体系、政绩、转封或改易等几个基本方面弄一个架子出来,然后针对性对藩政进行研究,反正时间有的是嘛。

 

第一章 石川家

一、入封、领地

1、入封

    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七月十三日,天下猿结束了小田原征伐后,将北条氏的旧领也就是关八州的领地封赏给了德川家康,当然,同时也没收了家康了旧领地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信浓五国。德川家康移封到关东,他麾下的那些大名将领们自然也都一并跟随其移封到关东去了,在信浓一带,访取郡的访取忠赖移封到武藏奈良领;安云、筑摩郡的小笠原秀政移封到下总栗桥;伊奈郡饭田城的管沼定次移封到上野吉井;松尾的小笠原信岭移封到武藏本庄;高远的保科正直移封到下总多古;木曾的木曾义利移封下总芦户;佐久郡小诸城的松平康胜移封到上野藤冈。而空出来的领地,川中岛四郡封赏给了上杉家,而真田家则被移封到小县郡,同时日根野织部正高吉领访取郡,毛利秀赖领伊奈郡,仙石权兵卫秀久领佐久郡,而安云、筑摩两郡则交给了石川吉辉(不过或许大家对他的另一个名字更熟悉一点,前德川家重臣石川伯耆守数正)。

    石川吉辉接到“入封当初出文书”(是啥意思也别问俺,反正不是错别字,至少不是我的错别字)后,于当年八月六日赶到新领地完成入封仪式。但在接手领地后,石川碰上了件很麻烦的事,小笠原家交付的领地堪定图上,这两郡北边山地的相当一部分领地(根据《历代古案》的记载是青柳、日歧、千见三个村子以及周遍领地),已经被上杉家所占据了。由于北信这里一带边界相当混乱,本身就长期存在领地纠纷,尤其是在大片的山地边界上。同年九月二十三日,双方各自派遣家臣前往秀吉处申诉(石川吉辉派出石川光吉、石川兵藏二名家臣,上杉景胜则派遣了春日右卫门元忠等四位家臣),秀吉驳斥了上杉方的抗议,下令上杉的家臣退出这些城池,并给予景胜书面申斥。

2、领地、石高

    其实,领地石高这种东西,最让人困惑了,小日本这些史料中,关于这方面记载随意的紧,甚至同一本书里还有好几个前后不同的数字。幸好这也不是重头,随便写写就得了。

    根据官方的不权威读物《宽政重修家谱》有关石川伯耆守数正的记载,“(天正)十八年七月,小田原城落城后,成为信州松本城的城主,领地八万石。”数正死后,长子康长继承了其父的领地,次子康胜“分得数正遗领五千石”。而《信府统记》则记载石川数正的领地为十万石。而《恩荣录》、《废绝录》的相关记载则提出,数正死后,其长子康长继承了八万石的领地,而其弟康胜则是得到一万五千石。而《断家谱》的记载则是康胜领有二万石。

    其实这样混乱记载,多少还是有点原因的,毕竟当时实地勘察的石高制还没有完全普遍地展开,通常都是以贯高再折换成石高,按当时遗留下来的《两郡乡村御朱印御高付》的数字,两郡领地合计为80523石,而根据《小笠原系大成附录》的记载,数正死后,康长知行高为50822石,而其弟康胜为15000石,幼弟康次为5000石,合计继承旧领70822石。《当代记》称康长领地为58000石,这些数字还算勉强接近。而到了后来石川家被改易后,小笠原秀政接管这两郡领地后,勘察之后的石高则为100900………………(突然发觉这种数字打拼简直近乎变态,实在是受不了,为什么我要弄这个……)

    差不多反正就是这个样子吧,俺只证明了战国时代的石高数字还是多四舍五入几下比较好这么一点。

 

二、家系、历代

1、家系

    家系实在没什么可说的,石川氏出自清和源氏义基流。根据《宽政重修家谱》的记载,镇守府将军源义家之孙,武藏守义基因为领地在河内国石川郡,故以地名为姓,义基之后有义兼,义兼之后的第五代小十郎朝成改家名为小川氏,之后小川氏历经了五郎氏房、新左卫门泰信二代,到了权下野守政康这一代,移居到了三河国,恢复了石川本姓。政康死后,其子石川左冰卫尉亲康依附了松平氏,成为与酒井一族地位相若的重臣。石川亲康之孙安艺守清兼是先后侍奉了松平家清康、广忠、家康三代老臣,石川数正的父亲右近大夫康正乃是清兼的长子,但因为其庶出的身份,家业由嫡子石川家成继承。

2、历代

(1)、石川数正

    数正的父亲是家康的直臣右近大夫康正,幼名与七郎,又改名为助四郎。多少有点奇怪的是,居然石川数正连一个确切的出生年月都没有留下。后世的历史学家只能从其叔父石川家成(天文三年,公元1534年出生)以及他儿子石川康长(天文二十三年出生)的出生年月,同时又有记载数正年纪比天文十一年出生的家康稍长,大致推断出石川数正应该是生于天文初年。

    在德川家康的前半生,石川数正在文武两道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永禄三年(公元1560年)五月,今川义元命丧田乐狭间后,家康立刻回到冈崎城摆脱了今川家的控制。而石川数正,则在接踵而来的平定西三河的石濑合战中讨杀刈谷水野家的勇将高木清秀高名驰。尔后,又以松平家使者的身份前往织田家进行外交交涉,为织松合盟打下了先决基础。永禄五年,为了救出当时滞留在骏府城的家康的妻子筑山殿、嫡子竹千代(松平信康),石川亲自策划,在西郡活捉了今川氏真的重臣鹈殿氏的二个儿子,并亲自出使骏府城,说服氏真以这二人为代价,迎回筑山殿和竹千代。(详情见《三河物语》、《武家事纪》)永禄六年,在一向一揆蜂起时,石川负责守备冈崎城,据传其亲自立于城头参战,数日不眠不休,才得以击败三河一揆军。在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的长筱合战时,石川数正和他的三河众更是站在最危险的地方,直面武田家闻名天下的骑兵。

    说老实话,确实是任谁也想不到,早在松平党时代就是已经是谱代重家,德川家重臣中的重臣,石川伯耆守数正会在十年后抛弃一切投靠到秀吉那里去。数正的叛逃原因要说起来,篇幅估摸着也不是本文所能承受的,而且意义也不大。大致地说说就可以了,数正在本能寺之变后基本就承包了德川家与羽柴家的外交往来。天正十一年,数正就以德川家使者的身份前往近江阪本城恭喜秀吉击败明智光秀。天正十二年,长牧山·长久合战后的和解工作,也是由数正负责处理的。应该说在和秀吉的交往中,一心想削弱家康的势力的秀吉不会放弃拉拢石川的小动作的。而在石川这边哪,心态上肯定也多少有些失衡,毕竟当时石川数正也正处德川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而在山冈的小说《德川家康》,则一味地将石川褒为试图暗中保全德川家不惜被上叛逆骂名的圣人,实在让人恶心。)兼之当时丰臣家当时如日中天,而德川家康则一直在抗拒臣服于秀吉,石川数正的叛逃其实也不难理解。

    石川的出奔是在天正十三年十一月,但很遗憾的是,秀吉并没有如何地重视石川,仅在次年一月十八日,任命其为和泉国的武者奉行。也就在这个时候,石川数正改名为石川吉辉。

    天正十八年七月十三日,小田原征讨战结束后,秀吉将信州的松本城作为封赏给吉辉,入封的事前面俺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再提了。

    此后的几年,石川吉辉几乎没什么值得一书的事迹,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朝鲜战役时奉命出阵肥前名护屋,当时就在阵中病倒了,在归国途中病死。同年一二月四日,在京都七条川原举行了葬礼,数正的出生地冈崎的真宗本宗寺在同年十二月十九日为其举行法事,执法名寂音院殿静誉了禅居士。松本的菩提所真宗正行寺在文禄二年10月23日为其再次举行法事,执法名三寺殿的翁宗善大觉士。

(2)、石川康长

    石川数正之长子,生于天文二十三年(公元1554年)出生日月不详。幼名三九郎,别名光长、三长,元服后被人称之玄蕃头(这个说法好怪,不知道是当过玄蕃头这个官哪,还是好似俺们尊敬的安国寺大人说着好玩…………)。天正十一年,家康长子秀康作为人质前往大阪时,担任近侍同往,次年十一月,其父前往大阪,转而跟随其父。文禄元年十二月,继承其父数正的遗领八万石,成为松本城的城主。庆长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领从五位下式部大辅的官职。庆长三年秀吉死后,康长不顾留在大阪石田三成处的妻子兄弟,积极向德川方靠拢。庆长五年的关原合战中,跟着德川秀忠讨伐上田的真田氏,从而确保了德川家谱代大名的身份。

    自石川康长归属德川家后,他与江户的交涉,往往是通过大久保长安进行的,康长和长安的关系想必应该也是不错,毕竟长安的长子藤十郎和康长之女曾许下过婚约,由此可见他们交往的亲密程度。但庆长十八年长安病死后,政治上的清算很快就落到他们头上,长安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而和长安有婚约的康长自然也是肃整的对象。当年十月十九日,幕府下令给予石川家改易处分。康长本人则被幽禁在丰后佐伯城的毛利高政处,之后,就在佐伯后田那里度过了余生。宽永十九年(公元1642年)十二月十一日病死,下葬在佐伯法轮山善教寺,法名乘愿院殿释了因三心正定聚位。

(3)、石川康胜

    出生年月不详。石川数正的次子,幼名胜千代,名数矩,肥后守。天正十一年,与其兄一起跟随秀康前往大阪城。次年十一月,其父前往大阪,转而跟随其父。文禄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其父死后,继承了15000万的分知地。庆长五年的关原合战时,跟随其兄加入德川军作战,从而保全了领地。后来与丰臣秀赖接近,曾在庆长十八年八月十八日的丰国神社的祭礼上,代替秀赖参拜神社。同年十月二十五,由于其兄的连带责任,被幕府一并下令改易。庆长十九年入大阪城,大阪的冬之阵时,在越前松平忠直部的炮击中负伤,在次年大阪夏之阵中战死。

(4)、石川康次

    出生年月不详。石川数正的第三子,幼名半三郎,纪伊守。禄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其父死后,继承了5000万的分知地。庆长十八年十月,由于其兄的连带责任,被幕府一并下令改易。此后下落不明。

 

三、支配制度

1、中央行政

    石川氏在松本城时代的中央行政体系,说老实话实在有些混乱,资料的匮乏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石川家本身的特殊状况而造成的。

    基本上来说,在石川数正入封松本后,原来此地的小笠原家的家臣团都跟随主公前往下总古河了。而石川数正本人旧家臣大半都在出奔时留在三河了,而入封时所带领的家臣多数是在和泉国时招募来的。在入封时的首席家老(其实是唯一的家老)是领知行三千石的渡边金内,这个自然是三河时代的老臣了,同为三河时代的老臣还有安倍左卫门长弘、片桐甚左卫门、松崎胜三郎、佐野金右卫门长家、堀江道有等(能露一小脸的当然都是奉行格以上的上层武士)当然,入封几年之后,家中很快也引入了大量地方出身的武士,但当时他们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参见庆长元年闰七月安艺郡仁科神明宫的式年迁造助力家臣名单表上,确实可以看见大量当地武士的名字,但上层武士团格局基本还保持原状。

    顺便提一下的是,这时候的那些高级武士们(也就是所谓的高士),基本上都是居住在城下町领石值的俸禄了。当然,地方知行制度这个形式还是大致上保留着的,例如文禄四年(公元1595年)正月二十日,石川康长为了招募军学家保左左卫门亮治,就以给予其筑摩郡小松乡二百九十九石的知行地的方式进行的。

    关原以后,石川家由受丰臣家支配转而成为受德川家支配,而在德川家的内部权力斗争中,石川家倒向了当时号称“天下总代官”的大久保长安这一系。一是受这个影响,二哪也是老主公时代的权臣和少主宠幸的新进之间的冲突,石川家的重臣层也开始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动,家中的二位家老伴三左卫门和渡边金内之间爆发了相当严重的武力冲突,另一位家老秋山治助一成(青山出羽)也被卷入这场冲突,形成家中骚动,这个冲突甚至成为了石川家被改易的一个原因(具体过程在后文会提到的)。

2、地方行政

a、城下町

    石川数正是战国末期相当有名的能吏,对于松本城一带领地的整顿工作,自然做的不会太丢人现眼。自天正十八年入封后,石川氏立刻就着手对天守的构造以及城下町的规划进行整理工作,天守的改筑工作下文中会有更详细的解释。石川对于城下町的规划整理工作就当地而言还是颇具手笔的,将原来简单地依托着城下的武家屋敷建立起来的城下町划分为本町、东町、中町三个部分,同时详细规定了每个町的主要职能。

    但具体来说,石川氏时代关于町方的行政管理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只能从其他方面的史料里提取。但小笠原氏经营松本城的时候,这方面的资料还是相对比较多的,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当时小笠原氏管辖下的町方管理人员,并没有跟随小笠原前往下总,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被石川家留用了。当时管理町方的役人,主要是负责行政管理的“肝煎”,在小笠原时代这里的“肝煎”是由松林、草间两家世代担当的,而主管货运之类事务的“间屋”则是由仓科氏担任。根据《小笠原文书》的记载,天正十七年(公元1589年)10月,当时担任町奉行的小笠原秀政曾召集间屋仓科半五郎,肝煎松林和泉、草间三郎右卫门议事。而庆长十八年,仓科半五郎隐居后,康长曾签发文书认可仓科半五郎长子仓科九朗右卫门继承间屋职。而在金井圆的史学著作《日本的町》中,也曾提到石川氏末期,曾让松林和泉继承今井家一事。可见,町方役人的管理权,在石川时代基本保留了原来的管理体系。

b、乡村地方

    乡村地方的管理体系,事实上当正处于一个比较大的转型期,原本一个个由小领主构成了支配体制,转而成为相对集中的领主一贯化体系(说白了就是分封制度尽管还是保留着形式,但到了独立领主这个阶层,他们就不继续采用分封制来减少自己的支配力了,这些领主通常还是尽量对自己的领地进行直接支配的)

    松本一带的地方行政管理,在小笠原时代是沿用甲斐武田家的管理手段,将若干个乡组成一个“筋”,委派直臣进行管理,以加强统治力量。而石川氏也基本沿用了这一套东西,将两郡领地分割为安艺五筋六十八乡,筑摩五筋五十七乡,合计十筋一百二十五乡(安艺当时分成奥仁科、中仁科、北筋、南筋、中筋,筑摩分为北山筋、南筋、中筋、西筋、府中,当然,后来幕府也推行这套管理制度,只是改“筋”名为“组”,后文中会提到的)每一个筋,设立一个“筋的奉行”,然后在当地望族中挑选“筋目安”(一人)、“大肝煎(二人)、筋同心(一人)予以辅佐。同时在每一个乡,也都设立“乡的肝煎”,直接隶属于“筋的奉行”。“乡的肝煎”通常由当地乡村出身的役人担任,而“筋的奉行”则由领主直接委派,而且时常更动,“筋的奉行”直接领主公的知行,而且该职位不世袭,以免其与地方势力长期结合。例如在石川时代,中仁科十八乡的筋奉行就分别由秋山三平(知行150石)、渡边善之助(知行150石)、渡边道内(知行120石)的家臣先后担任。

四、治绩

1、太阁检地

    石川数正入封的时候,正好就赶上了轰轰烈烈的太阁大检地。应该说,这是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土地生产力调查,石高制的贯彻也就是基于这次检地而进行的。大家都知道,小日本的土地所有关系本来相当之复杂的,这种以大小庄园制为基础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简直就等于是农奴时代的土地关系。当然,在战国时代,一是为了权力集中化,二也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事实上,战争往往是解放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将原本属于当地豪族的土地领国化成为了扩充自身实力的最好办法。(当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近畿地区这套比较推行的开,而东国西国这些蛮荒之地就比较吃力了,所以说信长的崛起是历史性的必然,尽管这个必然是由一连串的偶然组成的)太阁检地嘛,说好听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庄园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土地关系问题,切实地保障了广大农民兄弟们的利益(当然,检地人员自然顺便也把农民兄弟们打埋伏的田地也一并挖出来不少)

   说走了哪,石川家在天下猿的太阁检地中也就是走了个过场,没什么可以提的东西。毕竟人家刚刚转封过来,之前交接的时候,帐本都理的干干净净的。天下猿派来的检地奉行自然不可能真格地去丈量土地,主要还是查帐本,把以前贯高制的单位记录换算成石高,然后关注一下新田开发的事宜就完事了。(书里列举很多石川家有关新田开发的具体资料,原始材料太多,读起来咸涩的很,看不太懂,反正就是说石川数正活着的时候开发新田很买力,在当时挺有名的就是了。)

2、松本城的改筑

    这个也是顺便提一下的,松本城原名深志城(就是烈风传里南信国的主城),当时该城的城郭、道路、河川的整修工作,都是在武田信玄的时代完成的。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小笠原贞庆回复旧领后,将深志城改名为松本城。石川数正入封后,重新改筑了天守阁,今天依旧耸立在信府的松本城天守,就是石川数正留下的遗产。

    不过有趣的是,当年入封信州的这些大名,几乎个个都对领内经营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例如饭田的毛利氏,在入封的天正十八年那年,就整备了本町和萁轮町,并增建了三之丸。小诸的仙石也在入封后不久增建了二之丸,重修了城橹。估摸着是当年武田家经营信州时老是懒得造城留下的后遗症。

3、文禄、庆长之役

    说来也有些好玩,小日本的史学家,对于丰臣秀吉发动的朝鲜战争,口吻倒是相当的一致,我从来没看见过有任何著作打算粉饰文禄、庆长之役,例如把侵略改成进入之类的,呵呵。

    文禄、庆长之役的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大家应该也很清楚。石川家在文禄之役时,是作为肥前名户屋在阵众的预备部队。根据南葵文库本《朝鲜国御进发之人数帐》的记载,石川康长率领五百人出阵名户屋。(原文是“五百人,石川玄蕃允”),天正记所收的“御进发之人数览表”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只是写成石川玄蕃介)。文禄之役中,信府其余大名的出兵人数分别为“千石越前守(小诸城,仙石权兵卫秀久,小日本“千”字通假“仙”字的),1000人;羽柴河内侍从(饭田城,毛利秀赖),1000人;真田源五父子(上田城,真田昌幸、信幸),500人;日根织部正(取访城,日根野高吉),300人。”由此可见,太阁的召集令大家执行的也不这么买力气,按一万石四百兵的要求来看,八万石领地的石川才象征性出了五百兵,十来万石的大名也不过千把人。

    石川数正之死,几乎没有什么史料记载留下,只有《言经卿记》(山科言经所著,山科言经是山科言继的次子,当时颇受丰臣秀次的礼遇,与各家大名交好。因为他的日记《言经卿记》曾详细记载了天正二十年二、三月“高丽出阵”的部分过程)。根据他的记载“三月十八日,千(仙)石权兵卫、石川出云守,其外大势”,可以说这是石川数正亲自率军自松本前往名户屋的一个目击证据吧^o^。石川数正的葬礼是在当年十二月十四日在京都举行的,石川数正到底是怎么死的,也没什么资料可以找,只有《古今城主记》里稍微提了一句“文禄元年从家康公赴名户屋,于彼地卒,或曰,数正食河豚之内毒死”。而名户屋在阵诸人一览表里只有康长的名字而没有数正的名字,估计数正当时刚到名户屋就不行了。在数正的葬礼举行过之后,康长得到了秀吉发布的“所领安堵令”,算是承认了他的继承权。

4、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俺实在懒得复述了,复制都嫌累。

    庆长五年九月一日,德川军的主力沿东海道西上,而在这之前,当年八月二十四日,德川秀忠率领别动队自中山道西上,信浓诸大名几乎全部随行,当然大名鼎鼎的真田家则在上田城决心死守。

    石川康长在关原之战中表现的非常买力,先是断然回绝了石田三成以其留在大阪的妻小和加赠十万石领地的威逼利诱,然后又连同日根野吉明在冠者狱城和真田军交战(但是打了七天,还没怎么交手哪,关原合战就结束了,石川家的家老渡边金内就因亲自上阵斩杀真田家士卒4人,夺得旌旗一面而获得奖状。当然,因为中山道的助攻作战本身有过无功,因此石川康长也没落到什么好处。但至少能在之后大改易中保全领地,还能混到谱代众的身份,康长其实也没什么太大不满意的吧,更何况当时的信府诸大名除了石川家以外基本上都被移封了,能保全领地估摸着也是康长努力活动的结果吧。

    顺便提一下,当时德川军联络石川家的联络人就是大久保长安,估计石川康长就是在这个时候和大久保搭上关系的,也就这样为石川家日后的改易种下了苦果。

5、藩财政

    通常来说,江户时代藩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年贡和其他实物贡租,还有一些不多的矿山、山林、土产物等方面的收入,基本构成了藩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而大名们的支出其实也相对比较集中,扣除了家臣俸禄外,最主要的就是交际上的费用(后来大头变成参勤的费用),当然,一旦有出阵或土木工事,也是极大的开销。

    石川氏表高58000石,两分家分别领有15000和5000石领地,其财政收支以及其家臣团的财政状况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题目,但非常遗憾的是,俺这边只有四个字的回答——不得而知………………

    不过,根据手边的资料,应该说石川家的财政收入状况尚可,从数正时代的改筑城池,康长时代的大面积修路。江户幕府开设后,石川家设在江户的屋敷曾在庆长十四年正月四月失火焚毁,但康长立刻就重建了屋敷,由此估计石川家的财政压力一直不大(因为当时重建中藩谱代的屋敷,费用不是个小数目哪)。

6、道路交通整备

    松本城的城下町,早在这里还被成为深志城的时候,就已经是信府的经济中心地带了。而石川家更是注重经济方面的建设,石川康长曾数次召担任“间屋职”的役人仓科九朗右卫门议事。当时“间屋”的主要功能就是货运,但是“间屋”的货运是带有垄断性的,商人往来必须接受“间屋”提供的搬运服务。后来,康长取缔“间屋”的之一特权,允许商人们自行运送货物。这个措施究竟带来了什么实际好处俺没能从史料里找到,但稍微联想一下,就能知道这明显是开放市场搞活经济的良策。

    信府一带的道路交通,其实在武田信玄时代就已经整备的不错了,康长其实也就是负责修缮修缮而已。他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在于设立沿途的宿屋和山间茶室之类的场所。不过康长修建汤原温泉往返道路,则为当地人视为极大的贡献,这条路被称之“玄蕃道”这个名字一直保留到今天。

7、家中骚动

    上文中已经提到了,石川家自康长当政以后,派阀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这个家族。一方面是老臣渡边金内,又一方面是家中强硬派首领的伴三左卫门(其实这里也有个复杂的关系,上面也提到了,大久保长安在石川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决定石川家一些内务。而石川家也相当依赖于大久保长安,尽管当时被称为“天下的总代官”大久保权柄一时,但石川家还是这些家臣对这种状况很是不满,认为石川家应该有最基本的自主能力。而于是说伴三左卫门是针对渡边金内,不如说是直接针对石川康长的软弱政策),这两位都是领有3000石知行的家老。当然,两边尽管互相敌视,但一时也没闹出什么大事,康长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具体时间不详,但估计应该石川家改易前夕,伴党的一些若武者在伊势町喝酒喝到酩酊大醉时,正好发现了渡边金内的马正在街上,于是一时冲动就将这匹马斩杀了。渡边本是个刚勇的武者,怎么受得了这样侮辱,于是双方的一门、与力、家臣纷纷以武力对峙。但是渡边金内非但是侍奉石川家两代的老臣,还与主公有联姻关系,而且目前极受康长信赖的出头人秋山助治也和渡边有联姻关系。伴三左卫门衡量了一下,觉得康长必然在处断会有所偏向,于是恶从胆边生,派遣其家臣只野弥八去暗杀渡边金内,但被渡边的若党武士首领渡边平三郎发现,两人立刻展开决斗,渡边平三郎战败负伤后切腹自尽,但只野弥八也暴露了行踪,不得不连夜逃走。伴得知暗杀失败后立刻脱藩潜逃,后来在安艺广岛藩出仕。

    因为伴的脱走,康长乐不对其进行处分,于是就顺手提拔了秋山助治为家老,秋山遂改苗字为青山。但是,这个举动激怒了伴的残党,认为青山应该为这次事件负责,于是板仓兄弟在夜间阻杀了青山的儿子,成功后两个脱藩逃走,下落不明。

五、改易始末

    庆长十八年(公元1613年)10月19日,石川康长被幕府处以知行没收、流放丰后佐伯的改易处分。

    根据幕府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改易的官方理由有三条:

    第一、石川家结托大久保长安,私犯“隐田”之罪(所谓隐田就是在开发新田时,不记入检地帐,将这些石高收入隐瞒不报)。当然,这个处分的主要矛头不是针对石川家的,关键在于要将这个默许“隐田”的罪名加到大久保长安头上,说老实话,石川家只能算是附带攻击到而已。当时的一切记载,例如《庆长年鉴》、《当代记》关于这事的记载几乎都集中在大久保长安那里,石川家几乎都没怎么提。

    第二条就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幕府指出石川家在筑城时破坏当地的寺院(事实上数正时代确实迁移过几个寺院,将它们从深山搬迁到离城下町比较近的地方),而且滥用土木工事,强征领民服劳役,“酷使”领民。相比而言,野史上的说法还比较职业化些哪,说石川家修筑的松本城,城塞都是按战争要求建立(甚好,城防要塞不按战争要求建设,难道还要兼顾方便敌军观光的功能?),而且远远超出了一个八万石的中藩的需要,因此必然是为了应和大久保长安的谋反计划而修筑的(很合逻辑的因果关系哪)

    第三条罪名就是上面提到的家中动乱。(其实也就只有这条罪名不算太冤枉)

    石川康长被改易后一周,松本藩的两分家康胜、康次兄弟也一并被改易。石川家的家名断绝后,一族、家臣纷纷四散,其中最著名就是家老渡边金内,石川家被改易后,他拒绝了加贺、越前等一些大藩的招揽,在浅间温泉和青山话别后,便回到家中切腹自尽了(其实有本小说就是说这个的,俺在上海外文书店看见过,写的还不错,蛮好看的,就是牛皮吹的不小)。当时石川氏还有一些人留在信浓,石川康长曾让其弟石川康次的儿子昌次在浅间温泉领有170石的俸禄,同时让其管理浅间温泉,后来石川家改易后,入封的小笠原家保留了昌次的知行和温泉的管理权。昌次改苗字为小口,改名为小口乐斋,子孙后代就一直继承着这个职位。后来,当地的一些汤宿、山家茶屋,都为小口家的分家经营。后世的那些北大汤、东石川、西石川这些旅馆,就是由石川一族的后代经营的。

第二章 小笠原家

一、入封、领地

1、入封

    庆长十八年(公元1613年)10月19日,幕府发出了新州松本城主石川康长改易的命令,几乎在同一时间,饭田城主小笠原秀政也得到了前往接收松本城的通知。秀政的长子忠修(该字俺打不出,查字典后告诉俺是修的异体字,读音同修,只能将就一下了)于当年前往松本城,秀政于次年春入城。(在六年前,秀政由于哀悼死去的亡妻正式落发,同时将家督之位让于长子忠修)小笠原家的入封时,由于隐居在骏府城的德川家康指示,幕府加赠了小笠原家三万石领地,得以拥有全部石川家的原领地(秀政的妻子是德川信康之女,估计这一点多少让老迈的家康怀念起他的长子)。

   松本城原来就是小笠原家的旧领地,直到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小笠原贞庆才重新得回这片土地,但在天正十八年时被迫跟随德川家移封关东下总,因此郁郁寡欢的贞庆很快就病死了。关原之战后,秀政移封到信州饭田城,现在能够再次回到松本旧领,小笠原一族上下为之欢欣鼓舞。庆长十九年八月八日,秀政、忠修父子还特地前往骏府拜见德川家康以表达感激之情。

2、领地

    小笠原家入封松本城时,基本上是领有了石川家的全部领地,即筑摩、安云两郡。根据〈小笠原秀政年谱〉的记载,是“旧领悉数拜领”。而具体的石高问题还是一片迷雾,同样根据〈小笠原秀政年谱〉的记载,小笠原家在饭田的领地是五万石,移封后成为幕府直属领地。〈恩荣录〉上的记载也支持了这个说法,上面记载,小笠原家的领地增加三万石后“合计为八万石”。而〈小笠原家传正记〉、〈御治政以来御加增所替记〉等书籍则记载着,小笠原家加赠二万石领地,饭田原领地为六万石。(很搞吧,呵呵)

    反正不管小笠原家原来有多大的地盘,转封后的第二年,各村提出〈(物心)百姓(物心)高帐〉,两郡各村领地石高合计为八万六千九百七十九石四升七合。

二、家系、人物略传

1、家系

    自称源自清和源氏义光流,因所领甲斐小笠原故该苗字为小笠原。在镰仓时代,小笠原家转移到信浓伊奈松尾城,在小笠原贞宗这一代迁移到筑摩郡井川一带。小笠原长时任家督时为武田家所败,被迫在诸国流浪。其子小笠原贞庆在本能寺之变后,夺回信府深志城,改名为松本城。当时,贞庆之子秀政正在德川家当人质,由于秀政是被安置在石川数正的官邸居住,因此石川数正出奔时,秀政也一起跟随其前往大阪,并晋见了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臣服于秀吉后,秀吉将秀政送回小笠原家,并下令让贞庆退隐,由秀政继承家业。同时,还让秀政娶了德川家康长子信康之女为妻。(这些事,大约发生在天正十六年前后)家康移封关东时,与其父一起前往下总古河。文禄四年(公元1595年),贞庆在古河病死。关原之战时,秀政跟随结城秀康在宇都宫城在阵。关原之战后,原来在伊奈郡的京极高知移封到了丹后国,而秀政则被加封了二万石后移封到了饭田。秀政生有八男二女,长子忠修,次子忠政。大阪之战时,秀政与忠修同时战死,由忠政暂摄家督之位。秀政的二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蜂须贺与细川两家。

2、人物略传

a、小笠原秀政

    永禄十二年(公元1569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在山城国宇治田原,小笠原贞庆的嫡子,幼名幸松丸。其母是日野权大纳言藤原辉资的养女。天正九年(公元1581年)十一月,十三岁的秀政在近江元服。本能寺之变后,小笠原贞庆回复了昔日信浓国的筑摩、安艺二郡旧领。信浓国,当时正是关东的后北条、越后的上杉、东海的德川三家互相对峙之地,小笠原贞庆选择了投靠了德川家康,并将自己的嫡子秀政作为人质送往冈崎。秀政在冈崎做人质的时候,居住在冈崎城代石川数正处。小牧山合战之后,石川数正自冈崎出奔后,秀政跟随其一同前往投奔秀吉(其实秀政原名贞政,秀吉将自己的“秀”字下赠给了他,故改名秀政)。秀政和丰臣政权搭上关系后,小笠原家立刻转投到秀吉这边与德川家为敌。天正十四年八月,秀政拜小笠原出云守赖贞为师,得到了“小笠原纠方的传”(小笠原家世代为天皇弓术师范,“小笠原纠方的传”应该就是这个身份的证明吧)。

    德川家康与秀吉和睦后,在秀吉的斡旋下,小笠原家再次投入德川家的麾下。天正十五年三月,秀政前往骏府拜见德川家康。二年后,在秀吉的示意下,贞庆退隐,由秀政继承了小笠原。同年八月十三日,亦由秀吉下令,让秀政与德川家康长子故冈崎三郎信康之女结婚。天正十八年的小田原合战中,小笠原家被配属下德川家部下作战。德川家康移封关东后,小笠原家自然也跟随其前往关东,在下总古河一带得到了一块领地。文禄四年(公元1595年),叙任从位下上野介,关原之战后移封饭田,改任信浓守、兵部大辅。其父贞庆在文禄四年五月十日死在古河,葬于古河大隆山正麟寺。其妻在庆长十二年(公元1607年)病死,,法号峰高寺光月峰誉知廓。秀政在庆长十八年10月移封松本城。次年,德川家与丰臣家关系破裂,大阪冬之阵爆发,其子忠修率军出阵。元和元年(公元1516年)的大阪夏之阵,秀政、忠修、忠真父子三人一共出阵。在五月七日的激战中,秀政与嫡子忠修一同战死。时年四十七岁,遗骨被安置在京都七条焚访焚化。八月七日,由僧人将之送到筑摩埋桥的曹洞宗向南山宗玄寺安葬,法号两选院殿义叟宗玄大居士。

b、小笠原忠修

    文禄三年(公元1594年)10月5日,出生在下宗栗桥馆,幼名幸松丸,其母乃是冈崎信康之女。庆长十一年二月,十三岁的忠修和将军秀忠一同元服,得到讳“忠”字的赏赠,起名为忠修,元服后即叙任从五位下信浓守。庆长十五年,与本多美浓守忠政之女结婚。庆长十七年,从父亲秀政处继承了“纠方的传”。庆长十八九的大阪冬之针爆发后,幕府下令让其父秀政守备东山道,由忠修率军出阵。大阪夏之阵时,父子共同出阵,五月七日战死。时年二十二岁。根据《小笠原系大成》的记载“忠修为人天性温顺,才能过人,兼之容貌端正,众人皆以之为君子”。

c、小笠原忠真

    庆长元年二月八日,出生在下总古河,幼名春松丸,其母也是冈崎信康之女。庆长十一年,十一岁的忠真和兄长一起作为将军秀忠的侍从一同元服,也得到讳“忠”字的赏赠,起名为忠真。庆长十六年三月,叙任从五位下散位。元和元年,在大阪之阵中,其父兄均战死,因此德川家康让其继承小笠原家的领地。同年十一月,在家康的指示下,任命其为右近大夫。元和三年冬,忠真迎娶其兄的遗孀本多美浓守忠政之女。元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幕府下令小笠原家加赠二万石移封播磨明石。宽永三年(公元1626年),陪伴其兄遗子幸松丸上洛拜见将军秀忠,并为幸松丸元服,起名为小笠原长次。秀忠将播磨龙野一带六万石的领地赠给了长次,承认其继承小笠原家的家业(当然,忠真就自动降格为小笠原的分家明石小笠原家,同时领地被大幅度削减了,当时的家臣大多跟随长次前往龙野,仅有二十一名家臣留下)。偶后,小笠原家有又被再次转封,忠真被移封到小仓(15000石),长次被移封到中津(80000石)。宽文三年(公元1663年)叙任侍从,后改任右近将监。宽文七年十月十八日病死,葬于广寿山福聚寺,法号福聚寺殿德叟大居士,时年七十二岁。忠真的长子长政早于忠真病死,由侧室所生的忠雄继承了家业。

三、支配制度

1、中央行政

    小笠原氏的行政制度,役职方面是以犬饲(甘)半左卫门久知、二木丰后守重吉、草间肥前守纲骏三位城代为中心的,而其余人员则依旧保持着侍大将、旗奉行、加势组、旗本足轻大将、先手足轻大将、枪奉行、大物见之先手、物见役、步行头、组外之众等近似纯军事化的编制。当然,毕竟小笠原家在松本城的时候,日本刚刚从全国范围的战争时期走过来,还没有完全转型为和平时期的吏治体系。

    关于小笠原家家臣配属方面的资料,根据元和二年(公元1616年)三月八日《信州松本家中知行高帐》中记载,例如以犬饲(甘)半左卫门久知为首的小笠原家161名家臣的俸禄。俺列了个小表,大家看一下就可以了。

表一:小笠原家臣团的构成
(庆长末年时代)

石高

百分比 石高 百分比
1000——1600 7 4.4% 8200 20.5%
500——999 13 8.0% 7200 18.0%
100——499 139 86.4% 24000 61.2%
50——99 2 1.2% 100 0.3%

    从这个表就可以大致上看出当时家臣团的构成是如何的,原文罗列了这一百多号人姓名和知行地,俺就懒得一一打出来了(单纯的懒而已,哈哈哈)。

2、地方行政

A、城下町

   根据《信府统记》的记载,当年石川家将松本一带的城下町治理的相当繁荣,原文用“阡陌相连,其繁昌昔日难以想象”。接收了这个聚宝盆的小笠原秀政,延续了石川家的治理方针,曾将天满宫迁徙到宫村大明神的社地,将之整备为一个新的町集市。《松本河边文集》中,还收录了庆长十九年七月五日秀政制订的一个有关町治安管理的法度。尽管全部是中文字,但我实在一句也看不懂(汗),大致上就是说了些小心用心、役仪事宜、浪人管理(指出浪人只能留宿一晚,不允许其长期滞留)、给人制度、町人的自肃等方面。

B、乡村

    对于乡村的管理其实就是领地管理啦。在当时,当主的直辖领地“藏入”和家臣知行领地“给地”,已经体制化了。当然,不管是“藏入”还是“给地”都还是由领主派人进行管理的,只是“给地”地领地收入交给家臣并不是当主。管理“藏入”领地的官吏被称为代官,管理“给地”的官吏则被成为给人。事实上,当时的管理支配关系已经形成体制了,如下图:

                       给人(给地)   
          郡奉行——〈              〉——肝煎(下级官吏,见前文)——小百姓
                       代官(藏入)

    所谓的小百姓自然不是指百姓,在这里只是指村一级的机构,在普通百姓之上还有庄屋、拾人组(将数户编为一组,设一组长)等基层监督机构。

四、治绩

1、庆长检地

    说起来,检地这方面的资料,实在是烦琐之极。太阁检地还比较好些,因为主要是以实现勘测(小日本管这个叫地押)为主的,但庆长检地之类的,居然都是纸上作业。对着这些一捆捆一扎扎的检地帐,俺实在无话可说。尽管从幕府这方面来说,确实是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所谓的明确化管理,但俺还是确实地认为,这种东西的存在明显就是为了折磨后世的历史学家用的(不过俺只是票友,不过看着写这本书的小日本被折腾的那个凄惨哦,实在是可怜呐。)

    小笠原秀政移封松本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庆长十九年(公元1614年)四月开始,对领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检地。当时负责检地的是光三郎左卫门、春日淡路守两位奉行。检地的主要步骤就是对定纳高(根据年贡和检地帐计算出石高)进行调整,发布了《两郡御改寄御帐》(俗称《庆长乡帐》)。后来,有关藏入地、给地的相关法度颁布后,小笠原秀政开始委派各级役人前往各个乡村进行实地勘察,对各个村子里土地的品等(按上、中、下田分,课以不同的税赋)、地种、产量、耕作人等进行调查备案,根据这些资料制作了〈御检地御改帐〉。(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引自北安艺郡海川文库〈庆长十九年十一月安艺郡借马村检地御改帐〉,这也是有关这些土地资料方面唯一残存的完整史料)

   庆长检地,实质上来说,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强化土地支配制度,彻底否定领有知行的家臣对其给地的直接支配,从这个目的上来说,庆长检地还算是成功的。另外一方面,庆长检地相对更注重人的因素,更关系对人而不是土地的支配,将耕作土地的农民全部登记入帐,目的自然就是将其世世代代都拴在这块土地上。(就我来说,一直认为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是愚民政策最重要的一环,一旦让农民离开了土地,从流民到流寇的转化并不用花很多时间的。)

2、大阪之阵

    大阪之阵的前后始末略过,直接切入正题吧。大阪东之阵时,已经隐居的小笠原秀政受命留守松本城,负责东山道的警备工作。而由其嫡子小笠原忠修前往大阪参阵,忠修于当年10月下旬出兵,率领骑兵二百五十骑,步卒三千余人出阵,奉命驻扎于河内须奈村,但一直没有机会正式参战,第二年正月回归松本,夏之阵时,幕府下令由秀政出阵,忠修留守松本城。秀政于四月十二日,率军出发,依旧驻扎于河内须奈村。此后不久,忠修与其弟忠政违背了幕府的命令偷偷前往小笠原家的驻地。五月五日,小笠原军移阵久宝寺,同月七日在天王寺与毛利胜永部激战,秀政为流矢所伤,被迫退回久宝寺,当夜不治身亡。忠修在其父撤退后继续苦战,被当场讨杀,其弟忠政亦身负重伤,家臣也死伤惨重。更可怜的是,小笠原部在大阪落城后带着家主的遗骸前往京都时,被守关的部队误认为丰臣家的败兵而遭到攻击。(好惨哦)

3、佐野信吉的流放

    佐野修理亮信吉本是下野佐野城的城主,由于被密告内通大阪方,于庆长十九年七月二十八日被幕府改易,同时下令将其流放到信浓松本。当时,由幕府使臣沟口外记将信吉护送到松本城。

    大阪之阵时,信吉一再请求秀政、忠修允许其一同出阵以表达对德川幕府的效忠之心,秀政是否许可不得而知,只是似乎确实有史料记载信吉曾以流配之身参阵。

      元和三年,小笠原家移封时,信吉被留在了松本,元和八年得到幕府的赦免得以回到江户,当年七月十五日病死,享年五十七岁。

五、移封事件始末

    元和三年(公元1617年),将军秀忠下令将小笠原家移封到播磨国,并加增二万石领地,使小笠原家拥有播磨国明石、三木两郡周围十万石的领地。

    当年七月二十八日,忠政到京都拜谢将军,并正式接受任命书状。八月四日,忠政离开京都直接前往播磨领国,一族家臣大多跟随其前往新领(自然,也有部分下级家臣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离开信州,宁可成为浪人),春日淡路守信阪以下若干役人则留守松本城与幕臣中根新藏处理接收事宜。

 

第三章 户田(松平)氏

一、入封、领地

1、入封

    元和三年(公元1617年)三月七日,将军秀忠下令将上野高崎城城主松平(户田)丹波守康长加赠二万石领地,移封信州松本城。同年七月二十八日,松本城城主小笠原忠政被移封播磨明石。同年九月五日,幕府代官中野重吉、高室吉成携带领地目录《江户石之帐》前往松本协助进行移交。十月二十二日,松本城正式移交户田松平家。(书里还附了《松本城收取申一扎》,不过俺就是偷懒不放上来,哈哈哈)

2、领地

   元和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松平(户田)康长根据《信州松本领内安艺筑摩两郡江户石之帐》接收了松本城的领地。根据这份石之帐的记载,安艺筑摩两郡255村,合计有八万零五百石的领地,因此幕府削除筑摩郡内的26个村子,松平户田家领有剩余的229村七万零四石七斗七合的领地。由于这一变动,幕府还调整当时筑摩郡的范围,将小笠原时代幕府直辖的筑摩郡保福寺矿山周围的三个村子(计五百石领地)并入无高金山村作为幕府天领。同时,还将原属于筑摩郡的稻郝、大野川、下平濑、上平濑、犬饲、小宫等六个村子改编入安艺郡,将大野川以西的角平、入山两个村子,改编入木曾领内。筑摩郡剩余的领地,元和四年时秀忠将赠予了高岛藩的取访赖永5000石,同年亦赠予了高远藩的保科正光5000石。(这两块地方,至今还以“东五千石”、“西五千石”为地名)

二、家系、人物略传

1、家系

    传说户田氏出自正亲町三条大纳言家(这个据说,据说是很牵强的说),祖先是弹正左卫门宗光。宗光是跟随其父实光迁移到三河田原一带居住的,由于宗光的母系姓十田,于是宗光就改苗字为户田。宗光在明应年间(公元1492年——公元1501年),因镇压三河一揆有功,将军足利义政允许其在田原筑城并成为该地区的领主,其后数代就一直隶属于今川家的配下。到了宗光的曾孙弹正少弼康光这一代,康光将其女真喜姬嫁给冈崎城城主松平广忠为续室。康光死后,其子丹波守宜光在天文十年(公元1541年),在三河二连木筑起新城,并迁居此处,也就是日后的二连木户田家。康光之弟忠政则继承了田原户田家,其子孙在后世成为了宇都宫藩的藩主。宜光的长子主殿助重贞一直跟随德川家康,在永禄七年(公元1564年)的吉田攻略战中战死。其弟弹正忠重继承了当家之位,但很快又在永禄十年五月在二连木城病死,其嫡子康长年仅六岁,无力治理家事,遂由其母系的叔父(那到底是不是舅父哪?日语还真够复杂啊)协助处理家务及阵代出战。当时家康许诺将其生母改嫁后生的女儿松姬(似乎被家康收为义妹了)嫁给康长,将松平姓下赠给户田康长,将之纳入一族。天正二年(公元1592年),十三岁的康长在家康面前元服,并得到家康名讳中的“康”字,起名为松平(户田)康长,并以德川家谱代大名的身份参与了家康天下一统的征战。元和三年(公元1617年)成为松本城的城主,宽永九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在松本城去世。其长子永兼早在元和五年就在松本病死了,次子忠光则在宽永六年在江户去世,因此家业由三子佐渡守康直继承。康直继承家业后不久即被移封到播磨明石,后来在宽永十一年前往江户准备供奉家光上洛的途中病死,因为没有子嗣面临家名断绝的危险。但幕府念在其父祖辈的功绩,允许康直移兄忠光的儿子光重继承家业。宽永十六年,被移封到美浓加纳。在其孙光熙这一代,在正德元年(公元1711年)被移封到山城啶城,所领散布于山城、近江、河内、摄津等地。享保二年(公元1717年),光熙之子光慈即位后又被移封到志摩国的鸟羽城。享保十年再次被移封,回到信州松本城,直到幕末……(真累人哪…………)

2、人物略传

A、松平(户田)康长

    永禄五年(公元1562年)出生于二连木城。其父户田忠重,其母为曾祖父康光的从妹(很难理解夫妻的关系,但决不是俺翻译错误)。幼名虎千代,孙六郎。永禄十年其父战死,年仅六岁就继承了家业,并从德川家康处得到了松平的姓氏。天正二年元服,起名为康长,初阵就参与了当年进攻远江高天神城的战役。其后,又先后参与小牧山长久手合战、小田原征讨战。家康移封关东时,在武藏幡罗郡东方获得了一万石的领地。文禄元年任丹波守。庆长五年的关原合战中,在攻破美浓大恒城的战斗中立功,庆长六年被加增一万石领地后移封到上野白井,庆长七年又被移封到下总古河。庆长十七年再次加增一万石领地后移封到常陆笠间。庆长十九年大阪冬之阵时,携其子忠光作为秀忠的先方阵出战。元和元年的大阪夏之阵时,作为家康的先阵奋勇作战。元和二年加增二万石领地后移封到上野高崎,次年又加增二万石领地后移封到信州松本,成为信州松本藩七万石领地的藩主,时年五十六岁。

    宽永九年正月,秀忠死后被任命为江户城西之丸的守卫。但由于康长前年秋天就已经染病,被迫在当年三月辞去这个职务回松本城疗养。将军家光对康长的病情很是关心,曾派遣将军家的侍医野间玄斋前往松本为其治疗。但康长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在当年十二月十二日病死,享年七十一岁。死后在筑摩郡埋桥火化,法名为祥云院一云宗智。

    康长的正室是德川家康同母异父的妹妹松姬,为康长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天正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病死,享年二十四岁,法名智胜院悟心理省,被葬在二连木的全久院中。长子孙六朗永兼长期卧病在床,元和五年六月十日终于病死了,年四十岁,法名寿量院劫岩玄永。女儿则嫁入大桓户田家。侧室稻村氏生有一男,十五岁元服时初名忠长,后改名忠光,叙从五位下加贺守,为德川家光的付属家臣。宽永六年三月十六日病死,享年三十三岁,法名大休院的翁良端。

B、松平(户田)康直

    元和三年(公元1617年)出生在上野高崎。父亲是松平康长,母亲为侧室高田氏。宽永七年,十四岁元服,叙任佐渡守。宽永十年二月二十五日继承家业。同年四月九日,被移封到播磨明石(官职也被改为丹波守)。宽永十一年五月十二日,在前往江户准备供奉家光上洛的途中病死暴死,年仅十八岁,法名为寂照院节叟贤忠,被下葬于明石的月照寺。正室为藤堂大学头高次之女。

三、支配体制

1、中央行政 

    作为谱代大名的户田家,从三河时代3000贯知行,到移封关东的一万石领地,然后再先后移封到过上野白井、下总古河、常陆笠间、下野高崎,直到松本藩的七万石领地,这十数年间家臣团规模自然数度膨胀。根据现今保存的《松本诸士分限帐》上的关于家臣出仕年代的记载,可以从中观察户田家家臣团扩张的过程。天正十七年以前三河领内的谱代家臣有野野山内匠以下的十五家(其中还有户田家的三个分家),天正十八年以后在武藏幡罗郡东方出仕的有八家,在上野白井出仕的有一家,在下总古河出仕的有十四家,常陆笠间出仕的在大阪之阵前有六家,大阪之阵后有四家,下野高崎出仕的有七家,松本城出仕的有二家。[附赠户田家七十二家家臣家名一览表(要是谁写有关户田家的同人就不缺名字了,嘿嘿):拓、冈、中村(三家)、须笠、青沼、慎、河原、岩根、能势、田边、尾花、户田(三家)、服部、斋藤、三上、山田、牧(二家)、小西、吉武、中川、稻村、加藤、竹中(二家)、木谷、阪、吉江、关、多湖、木村、三田村、铃木、玉川、真木、石川(二家)、藤田、小里、岩本、新井、渡边(四家)、笠井、堀、吉野、触木、土尾、霞见、和田、三宅、栗田、吉羽、山村、大关、丰岛、志贺、太田、近藤、胜田、久米、古野、正米、吉泽、内田、井上等诸家]

    顺便提一下的是,在户田家时代江户幕府初期,以地域为基础的地方知行制度已经全面地废止了,俺门所熟悉的家臣团居住在城下的模式已经得到了完全的贯彻。同时,幕府还对全日本的各村进行编组,以村的规模浮动,十数村或六、七村为一组,在原有国、郡、村的管理体制中再加了一层。松本藩的编组在当时还是属于比较早的,详细情况在下文中阐述。

2、地方行政

(一)城下

    实在是很遗憾,有关元和宽永年间户田家治世的原始材料,只能用断简零墨来形容。而这些断简零墨中,关于城下町的更是少之又少。仅仅在松本市史中收录一条宽永年间户田家的町奉行竹中九之丞签发的裁断令,由此得知竹中九之丞曾在宽永年间担任过户田家的町奉行。还有就是〈日本地志备考〉中提到的,户田康长可能稍稍改变过松本城城下町的结构,并在城下西北方扩建了足轻町。

(二)乡村

    对于乡村行政上的管理,上文已经稍微提到了一些。松本藩两郡领地被编成了十五组,其中筑摩郡分为麻绩、会田、冈田、庄内、山家、(山鸟)立、出川、盐尻八组,安艺郡分为大町、池田、松川、保高、长位、成相、上野七组。书中罗列了筑摩八组的村名,基本骗石高的基本方针,俺这里也不得不忍痛一并奉送。

筑摩郡山家组:里家山村、藤井村、林村、小松村、桐原村、入山家村、桥仓村、中河原村。(八)
筑摩郡冈田组:冈田乡村、稻仓村、三斋山村、浅间村、大村雪中村、(物心)社村、横田村。(七)
筑摩郡麻绩组:田泽村、光村、塔原乡村、明科村、潮村、日歧乡村、市川村、矢仓村、野口女渊村、麻绩乡村、井堀村、桑山村、高村。(十五)
筑摩郡会田组:二熊村、青柳元町、中村、屋泽村、西条村、东条村、乱桥村、井村、落水村、西宫法恩寺、会田町分、宫本村、取出村、阪场村、小岩井村、两濑村、金井村、原山村、横川村、矢久村、召田村、长越村、藤池村、穴泽村、谷原村、藤松村、保福寺。(二十七)
筑摩郡庄内组:庄内村、潴村、松本分、白板村、宫渊村、蚁崎村、桐原分、埋桥村、中村、筑摩村、三才村、两(山鸟)村、征矢野村、小(山鸟)村、镰田村。(十五)
筑摩郡出川组:出川村、次柳盐崎村、神户村、二子村、沟代村、上神林村、下神林村、野沟村、平田村(九)
筑摩郡盐尻组:村井村、小屋村、吉田村、野村、高出村、乡原村、坚石村、今村、小俣村、小野村、盐尻乡村、西条村、平出村、床尾村、洗马新町、大怒田村、牧野、本山、日出尻村(十九)
筑摩郡(山鸟)立组:荒井村、(山鸟)立中村、(山鸟)立乡村、堀米村、北栗林村、南栗林村、波田村、三沟村、南新村、北新村(一二,原来属于筑摩郡的六个村子分别被归入安艺郡的上野、成相二组)

    作为行政管理上的单位,管辖组村的役人被称为“割元役”。元和三年十一月,松本藩在当地役人中挑选有力者担任割元役,并给予其佩带阵笠、长刀、阵羽织,并允许其拥有苗字,并给予三十表二人扶持的俸禄。在割元役之外,每组还设有组目安、组同心各一人,拥有二十表二人扶持的俸禄,作为割元役的辅佐人员。组分这种基层管理制度,作为加强对农民的基层管理的办法,一直维持到明治时代。

四、治绩

1、宽永检地

    户田氏在封的那几年里,幕府在宽永三年及宽永八年发动过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实地勘察,后世称为宽永检地。而非常令人欣喜的是,松本户田家这方面的资料,几乎没有任何一点被保存了下来,这就意味着俺可以不必去看那些枯燥到极点的检地帐了,哈哈哈。

2、产业振兴

    其实我觉得这一条实在牵强了些,但估摸着作者本人也很郁闷,因为一直找不到什么可以写的东西。所以,看见史料里收录的几条有关户田家町奉行的资料,就被作者拿来当作户田家重视手工业发展的铁证了。

    宽永三年三月,户田家奉行人斋藤某署名的一份黑印状记载,将制作蜡烛的手艺人安艺郡金熊村的孙左卫门收为本藩工匠,由藩库支付其每年10表的禄米。(见《北泽文书》,三月十日付斋藤某黑印状)

    同年六月,奉行人板桥兵左卫门、关七郎左卫门、林喜左卫门三人,联名上书要求将飞弹(ta)牢人弥兵卫接到松本本町的银师屋敷定住。(见《旧记集》,六月十四日板桥兵左卫门联署状)至于为什么要将身为牢人的弥兵卫弄到松本藩的银师屋敷来的原因则没有说,想来可能是此人是一个不慎犯事的著名银师吧。

    宽永四年一月,松本饭田町锅屋传左卫门向奉行人上纳礼金四两。(见《旧记集》,正月二十三日板桥兵左卫门联署状)

    好了,以上资料都被原文作者认为是极其重要的证明了户田氏对其领内手工业发展的关心程度。(耸肩,其实本来松本一带就是手工加工业基地)

3、池田地方城池经营

    说来也相当诡异,当时一国一城已经发布了许多年了,而康长却打算在安艺郡的北部地区,池田町一带筑若松城,这种逆时势的行为却能得到幕府的允许,实在多少有些让人想不通。相传康长筑这个城,是用来隐居用的,并打算在自己死后作为分家的领地给予幼子康直。根据《池田古记》的记载,元和五年年底开始进行筑城的准备工作,康长还将安艺郡的大町、池田、松川三组领地作为自己日后隐居领。但是后来由于长子光兼和次子忠光前后去世,康直反而成了户田家的嗣子,筑城分家的事自然不了了之了。

五、移封始末

    宽永九年(公元1632年)将军秀忠死后,幕府步入家光的独裁政治时代,而对于大名统制的政策也发生了大变动。就在这一年肥前熊本藩藩主加藤忠广被改易,丰前小仓藩的细川忠利也被移封他处。借此机会,家光积极地将大量谱代亲藩配属到北九州一带,播磨明石藩主小笠原忠政(真)被移封到小仓,而松本藩主户田康直则被移封到播磨明石,而信州松本藩则由越前家松平直政接收。

   宽永十年四月九日,十七的户田康直被将军家光召去江户城,宣布将户田家移封到播磨明石、美囊两郡,所领七万石保持不变。四月十六日,由幕府派遣大番组头中川市右卫门忠次及御使番玉虫助太夫种茂前往松本城负责接交事宜,等待越前大野藩的松平分家前来接收。

 

第四章 松平(越前分家)氏

一、入封、领地

1、入封

    宽永十年(公元1633年)四月二十二日,将军家光接见了越前大野藩主松平出羽守直政,同时对其下达了二万石领地移封松本的命令。直政立刻派遣家臣陪同幕府的上使中川市右卫门忠次、玉虫助太夫种茂前往松本城接收城池。(见《宽永日记》)接交事宜一切顺利,五月下旬松平直政入城,同月家臣团也自中山道入城。

2、领地

    松平直政在大野藩时代本就有五万石的领地,加增二万石后,正好等同于松本原来的七万石领地。因此,幕府也没有对松本藩的领地做什么调整。松平家只要全盘接收原户田家的领地即可,具体石高在检地帐上还是户田时代的七万零四石七斗七合。

二、家系、人物略传

1、家系

    德川将军家一门众大名的亲藩,始祖乃是德川家康的次子结城秀康。松平直政身为越前松平秀康的三男,他的大野藩则是越前松平家的分家。

    稍微介绍一下结城秀康的家系和后人吧。结城家是关东的名门,关于这个家族就没必要在这里介绍了吧(小山政光的后代,镰仓时代在关东抬头的望族,曾一度拥有关东管領足利氏辅佐役的显赫地位)。小田原征伐时,当时的当家结城晴朝由于没有后嗣,同时也处于接近中央政权的目的,提出想迎入一位秀吉的养子作为结城家嗣子的要求。根据《片龙记》的记载,当时结城晴朝其实是期待迎入当时的第二顺序继承人丰臣秀秋的,只是秀吉出于某种考量最后还是没有允诺。秀吉提出的人选,则是在天正十二年(公元1584年)十二,以类似人质的方式收养的德川家康的次子於义丸。当然,他这时已经是在河内领有一万石领地的三河守秀康了。这件事在秀吉、家康的全力促成下,秀康很快入主了结城家,改名为秀朝,结城晴朝宣布退隐,将结城家十万石的家业交托给秀康。

   结城秀朝的正室是水户但马守重通之女,生有长子忠直(文禄四年六月十日出生于下总结城)、次子忠昌,三男直政则由侧室三谷氏所出,四男夭折,五男直基由侧室三好氏所出,六男直良由侧室津田氏所生。在关原之役后的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十一月,结城秀朝被移封到了越前北之庄,领地扩充到了七十五万石(其中还有结城城周围的七万石领地,庆长六年时这些领地也被移封到越前)。庆长旧年,秀朝恢复了德川的本姓松平,同时也恢复了原本秀康。庆长十年,松平秀康叙任正三位权中纳言兼越前守。这时,十一岁的长子忠直也被任命为从四位下侍从的高官。

    庆长十二年四月八日,年仅三十四岁的秀康病死,当年五月,十三岁的松平忠直继承了越前七十五万的领地。而与此同时秀康的第五个儿子松平直基则继承了结城家的家名。同年十一,秀康的次子忠昌在德川家康、秀忠面前元服,在上总沛崎领有一万石的领地。元和元年,加增二万石领地后移封到常陆下妻。元和二年八月,再次移封信州松代,一跃成为领有十二万石领地的中藩。元和四年正月,移封到越前高田,领地再次膨胀为二十五万石。而继承了越前松平家的忠直,则被幕府以行为放纵的罪名,在元和九年二月处以改易的极刑,同三月忠直被流放到丰后荻原。宽永元年三月,幕府让高田藩主松平忠昌继承越前松平宗家,领越前五十万石的领地,同时叙任正四位参议。而高田藩则由忠昌的长子光长继承。忠昌的三个弟弟也分别领有忠直的一部分旧领,松平直政领有大野藩五万石的领地,结城直基领有胜山藩三万石的领地,直良领有木本藩二万五千石的领地。(见《国事记》)宽永十年,松本的松平(户田)氏移封到播磨明石去了,幕府把空下来的松本藩交给了直政,而直基则继承了五石的大野藩,直良继承了三万石的胜山藩,二万五千石的木本藩领地则交还了越前宗家。

    话题再回到越前宗家吧,忠昌入封北之庄后,将地名改成了福居(福井),也就是日后的福井藩。越后高田藩的光长在元和元年被改易,之后一直在隐居在伊予松山,元禄四年(公元1691年)被赦免,其子宣福得到了美作津山的十万石领地,成为津山松平家的始祖。宽永十五年,松本藩的直政被移封到十八万六千的出云松江藩,成为松江松平家的始祖。直政之子近荣、隆政分别得到出云广濑的三万石领地和出云母里的一万石领地,成为松江松平家的分家。直良之子直明在元禄四年被移封到六万石的播磨明石藩,成为明石松平家的始祖。

2、人物略传

松平直政

    庆长六年五月五日,出生在近江甲贺郡中河内乡,出生时正好是父亲秀康就手越前领地的路上。(《国事记》上则记载为出生在越前,生日为八月五日)母亲是侧室三谷出云守之女。幼名初时为河内丸,后来改成国松丸。相传幼年时(大约在庆长十年前后四岁左右时),是由越前藩重臣朝日千助重政养育的,直到庆长十二年时秀康死后,才被其兄忠直接去。庆长十八年元服,参与了大阪之阵,家康曾称赞直政说“尽管是年幼之身,但面对千军万马,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元和二年,在家中就领有大野郡木本一万石的领地。元和五年叙任从五位下出羽守,同时移封上总沛崎,成为独立的一藩大名。元和九年,尽管宗家的松平忠直被改易,将军家光的就职仪式上,直政依旧被列为供奉之一,同时还叙从四位下的官位。宽永元年六月八日,移封越前大野,得到了五万石的领地。宽永三年,将军家光上洛时担任侍从。

    宽永十年,松平直政被移封到信州松本藩,但依旧长年居住于江户,与将军家光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宽永十三年十一月,直政生病时,将军家光曾亲自前往探望。宽永十五年,移封到出云松江藩,成为云州松平家的家祖。宽文三年(公元1663年)叙任从四位上左近卫少将,宽文六年二月三病死。享年六十六岁。法名高真院殿前羽州刺史羽林次将观誉一空道喜大居士。

三、支配体制

1、中央行政

    关于松平直政时代的松本藩藩士的资料,实在是有点欠缺。但所幸江户幕府中期松江藩编撰的藩士谱系类的资料《列士录》(收录于《云州松平家文书》,文部省馆藏史料),里面收录了所有家臣的祖先略传之类的资料。俺们就可以从中推断出一部分当时松本藩时代的家臣资料。

    根据《列士录》的记载,当时松本藩在藩的高级藩士中,俸禄在2000石以上的只有乙部、棚桥两位家老,其余还有数名俸禄在400石——700石的家老,藩政主要就由这些人管理了。再下面是中级的家臣藩士(知行在160石到400石之间的),这些人主要御使番役、御者头役、御谴奉行、仁科在番役等役职人员以及里判役、奏者番、目付、侍从这些侧近人员。还有哪,就是职务比较低的下级家臣(知行在70石到200石之间),主要是寺社奉行、町奉行、郡奉行、作事奉行、代官役等役方职,还有一些则是茶匠啦、医师啦这些聘来的人。(当然,还有个比较特殊的人物,担任直政侧近的朝日重政,下文中会比较详细地提及他)。再下面,就是些不领知行而是领切米、给金、扶持的下级藩士了。松平直政移封松本藩后,由于增加了二万石领地,相对也多招募了一些家臣,根据《列士录》的记载,应该是领知行的上位家臣三十六人,领切米的下级家臣三十人。其中领知行的家臣大多在当时被改易的一些大名处成为浪人或牢人的旧家臣,例如伊予松山的蒲生忠知、下野佐野的佐野信吉、出云松江的堀尾忠晴。而那些领切米的家臣则都是信浓一带提拔起来的当地人,例如池田、平泽、青沼、田边、酒井、伊藤等人。

2、地方行政

    窘于资料上的匮乏,这个地方行政越来越没什么话可以说了。只能从上文中的资料中挑点出来加以说明,幕府实行了分组制度之后,对地方行政上的管理自然进一步细化了。俺们直接可以从上文中发现,原来由郡奉行直接管理的寺院神社町,都与郡奉行平级的寺社奉行、町奉行进行管理了。同时,根据一份宽永十年三月二日的百姓连署状中发现,当时安艺郡青具村的百姓因为田地边界问题申请调解纠纷,该事件是在下级役人青具村的藩代官的调解下和谈的,可见当时领内乡村的低级官员也具有了一定的裁判权。(之前的文书证明,即使是这种小事,往往也需要郡奉行署名处理的)

四、治绩

1、城池修筑

    享保年间编撰的《信府统记》记载了松平出羽守直政曾修筑过松本城的事迹。当然,由于某种原因,具体的修筑时间已经不可知了,《信府统记》也只是从断碑中得到了一部分资料,只能认定是直政在位的时候修筑的。修筑原因是因为当时天守阁已经有些破损,直政便下令修复了天守阁,同时还重新改筑了月见橹,顺便还在内城的西方增建了二个米仓。

2、朝日丹波重政

    朝日丹波重政在直政的家臣团中,占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当然,原因不仅是因为他曾经在直政年幼时抚养过他几年(这个其实多少还带点传闻性质的),朝日重政本人也是多少带点传奇色彩的武将。朝日重政本来是今川家骏河宇津山城城主侉田加贺守元实的儿子,母亲是关口刑部少辅之女(就是德川家康正室筑山夫人的妹妹),幼名仙千代。永禄十二年,德川家康进攻今川氏真时跟随其母逃亡。此年,出仕于管沼大膳大夫定利麾下(其实就是去那里当个小兵啦)。天正五年,在远江横须贺阵的战斗中立功,被提拔为拥有十四贯俸禄的下级武士,同时改名为千助。天正八年,在骏河田中城攻击战中,斩杀敌将西乡伊予,而被德川家康亲自接见,并赏给他阵羽织一件,并赠于其朝日的姓氏。此后,他就改名为朝日丹波重政。德川家康移封关东后,管沼定利也被移封到上野吉井(到了上野后,管沼定利就因病隐居了,由其养子忠政继承家业),朝日重政则跟随其前往关东。而后,朝日重政在朝鲜的釜山海战、关原的上田之战中屡立战功。庆长六年,在越前中纳言秀康的恳请下,改仕越前藩,秀康给予了他2000石的俸禄。大阪之阵后脱藩成为浪人,在屡次拒绝了诸藩的要请后,在近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但在元和九年,经不起故主之子忠直的一再请求,再次出仕越前松平家。忠直被改易后再次回复浪人之身。宽永元年,直政成为大野藩藩主后,重政再次出山。宽永十年时跟随其前往松本,在松本藩享有4000石的高禄。

    松本时代的朝日重政已经垂垂老矣,在史料上也只是偶尔被提到一下,根本不负责什么具体事务。但他在民间传说中,则相对比较活跃,用俺们比较熟悉的方式来形容是介于一休加包拯之类的角色,有时候还冒充几把剑客什么的。至今民间还留很多有关朝日重政的传说,例如他巧妙地阻止因为沉湎于直政鹰狩而试图将大片农田弄成荒地的举动,还有呵斥直政因为太多喜好饲马而大肆建造马场,还有活捉直政与女性私通让其出丑的逸话(感觉直政好可怜)。

3、宽永通宝的铸造

    从所周知,作为江户幕府控制经济的重要手段,幕府一直垄断着货币铸造权。当时全国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金、银、铜三种(其实一直断断续续地发行着铁钱)。“宽永通宝”,顾名思义就是宽永年间发行的货币。宽永十三年(公元1636年)六月,银座役人秋田宗古奉命在江户的芝、近江的扳本二处开设铸造货币的钱座。次年,又在水户、仙台、松本、高田、荻、冈山、竹田等八处增设钱座。(其实“宽永通宝”只能算是劣币,幕府是打算通过使用这种由40%铜、50%锡、10%铅铸造成货币来降低货币成本,从而从中牟利。因为当时幕府规定了金一两四贯,即一分一贯的固定汇率。)

五、移封事件

    宽永十五年(公元1638年)六月,出云松江藩二十六万四千石的藩主京极若狭守忠高病死,忠高无嗣,而他临死收养的养子高和还没有得到幕府的承认,忠高就病死了,因此幕府判定京极家改易。同时,鉴于祖先的功绩,高和还是得以继承播磨龙野藩三万石的领地,以保全家名。而这松江藩的领地,将军家光则打算给予松平直政。

    宽永十六年二月十一日,松本直政正式在家光面前拜领出云国十八万六千石及隐崎国一万八千的领地。次日,幕臣青山善四郎重长、津田平左卫门正重前往松本负责接收事宜。三月十三日,直政在老中松平因幡守胜义的陪同下前往松江藩。


第五章、堀田氏

一、入封、领地

1、入封事件

1、入封

    松平直政移封松江的命令发布大约一个月后,宽永十五年(公元1638年)三月八日,将军家光下令将武藏川越城主堀田加贺守正盛加增七万石领地移封到信州松本。三月中旬,幕府派出的幕臣青山善四郎重长等人接收松本城,而这时正盛正在江户参府,无暇前往领地。直到五月十九日,才得到了家光的许可前往领地(根据《宽永日记》的记载则是在五月二日从老中酒井忠胜处得到许可)六月十日即离开松本回到江户。

2、领地

    堀田正盛当时的领地大约在十万石左右,除了信州松本的七万万石领地之外,还领有安房、上野等处的三万石领地。松本藩信州领地的具体石高也是袭承了以前户田家时代的数目,没有太大的变化。

    由于堀田正盛在幕府的特殊地位,将军家光将幕府直辖的信州保福寺金山领也一并赠给了正盛。当初直辖时金山村的领地为500石,宽永六年的检地资料则更新为700石。

二、家系、人物略传

    堀田氏本姓纪,后来迁徙到尾张中岛郡堀田一带居住,因此改苗字为堀田。正盛这一支的祖先是居住在尾张爱智郡津岛的堀田正重。正重的后代堀田正利(又名正吉)曾先后在织田信雄、浅井长政、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秋处仕官,朝鲜之役后改透德川家康门下,领有500石的俸禄,隶属于书院番水野隼人正忠清组配下。大阪之战后,得到了加300石俸禄的恩赏,改任御使番。宽永二年,再次加增200石俸禄。宽永六年,得重病后自尽。

    正利在出仕小早川家时,与小早川家的重臣稻叶佐渡守正成之女成婚,堀田正盛即为其所出。稻叶正成的妻子,是将军秀忠的嫡子竹千代(家光)的乳娘,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春日局。通过这层关系,正盛有幸成为竹千代的近习与其一同成长。家光继承将军之位,正盛顺理成章地进入幕府的权力核心。宽永十五年成为了松本藩的藩主,宽永十九年移封下总佐仓,庆安四年(公元1651年),家光死去时为其殉死。

    正盛的长子正信在万治三年(公元1660年),由于对幕政不满而被改易。正信的长子正休则在上野吉井领有一万石领地,后移封到近江宫川直到幕末时代。

    正盛的次子正俊在其父殉死后,在下总守谷得到了一万三千石的分家领地。宽文三年出任老中,并移封到上野安中的二万石领地。天和元年(公元1681年),出任大老再次移封到下总古河的九万石领地,尔后又加封到十三万石。贞享元年(公元1684年),正俊在江户城被盗叶正休杀害。正俊之子正仲被移封到出羽山形,正仲之子正虎后来也在幕府担任老中的高官。子孙后来被移封到佐仓。明治维新时,藩主堀田正睦出任老中,专门负责外国事务的交涉。

2、人物略传

堀田正盛

    庆长十三年(公元1608年)生人,初名三四郎权六。元和六年十二月,十三岁的堀田出任德川家光的近侍。元和九年,在相模八朔领有700石俸禄。同年十二月,叙任从五位下出羽守。宽永二年受加恩在相模、常陆两国领有5000石知行。宽永三年,出任御小姓组番头,加增上野国5000石的知行,成为领有一万石领地的大名。宽永十年三月,与松平伊豆守信纲、阿部丰后守忠秋、三浦志摩守正次、太田备中守资宗、阿部对马守重次六人组成六人众,开始参与幕政,堀田正盛与松平信纲两人都属于宿老格的地位。同年十二月,加增甲斐国5000石的知行。宽永十一年叙任从四位下的高官。宽永十二年三月一日,再次得到幕府加增二万石的恩赏,同时被任命为武藏川越城的城主。宽永十五年二月,由于川越城失火,被暂时停止了在幕府的职务。三月八日,加增六万五千石领地移封松本城,再次出仕幕府,担任老中的高官。宽永十八年幕府编撰《宽永诸家谱》的时候,重新呈交了家谱,将原来硬扯上的藤原系家谱改为纪氏。同年十二月,朝廷官职升为侍从。宽永十九年七月十六日,加增一万石领地移封小仓。庆安四年(公元1651年)四月二十日,家光死后为其殉死。

三、支配制度

1、中央行政

    关于堀田家的中央行政制度,松本藩时代的资料倒不多见,但堀田上野介正信被改易前夕的万治三年(公元1660年)的《堀田上野介样御家中附》(德川林政史研究所藏)中,记载了堀田家完整的家中编制,尽管堀田家是在1642年前后移封佐仓的,但人物可能会变化,基本编制估计就这样了。根据《堀田上野介样御家中附》的记载:

    堀田家的上级藩士,江户诘的家老有植松、朝比奈、潮田、正木四人,知行在500到3000石之间;佐仓在藩家老有堀田、多贺、花木、舟木四人,知行在500到2000石之间。

    中级藩士们则由触流、手回用人、城留守居、御奉行、郡奉行、町奉行、组头、手回组头、同江户诘、旗奉行、持筒头、持弓头、铁炮头先手、弓头、留守居物头、大小姓头、十人者头等役人组成。他们的知行不等,通常在300石到1000石左右。此外,还有几位医师也被算在这个编制里面。

   下级家臣里面,儿小姓20人,小姓目付4人,大小姓12人,中小姓25人,十人者15,小纳户10人,大纳户2人,目付4人,马役10人,佑笔4人,藏奉行3人,本丸定藩6人,二之万定藩7人,破损奉行6人,代官23人,山奉行5人,广间帐付3人,金奉行4人,马医3人,马屋别当(人数不明)、买屋役2人,扶持方渡艺人2人,差当役人2人,堪定役人2人,普请道具役人(人数不明)、酒肴役人3人,果子奉行2人,料理人12人,鹰匠7人,坊主头2人。

    好累啊,差不多一个10来万石的藩家臣团的规模就象上面这样了吧,用这些资料不难回想堀田正盛时代的藩政。

2、地方行政

城下町

    资料不足啊(郁闷),不仅仅是不足,几乎就是没啥子资料可说。

    根据《旧记集》的记载,堀田正盛把城下饭田町的京绀屋喜三郎、骏河绀屋多郎右卫门、门右卫门等人任命为绀屋头。绀屋是啥子俺具体也不清楚,估摸着可能是制作青色染料的作坊吧,利用山中出产的某种矿物或植物制作的染料。(瞎蒙的,没有丝毫理论基础的说法)

乡村

    同样缺乏有力的资料,似乎在当时幕府更进一步强化了对村组的管理,扩大批管理组的役人“割元役”的权限范围,在村这个阶层加设村役人。但松本藩的相关资料则几乎没有,只有某些史物残迹证明,松本藩曾将幕府的村中十户一组互相坐连的规定改为五户编一组。

四、治绩

1、役人的掌握

    居于上位者,往往苦恼于无法掌握控制基础管理人员。在当时的日本,这种情况更是非常严重,由于绝大多数的役人都是世袭制度,而且上位者往往几年就换一拨(当时的频繁移封,也使得领主根本无力顾及具体的管理问题),根本无心更无力消除这些问题。作为幕府核心高级官员的堀田正盛,自然也深知这些情况。刚刚入住松本城,堀田就立刻提出要求将领内所有村庄的石高、家数、人数、牛马数目作成一览表提交给他。尔后要求给出更详细的资料,例如本高、本高上(检地的增加部分)、当免(当年由于某种原因免除的石高税部分)、野手(鬼知道什么意思)、山手(不知道啦)、新田高(新田开发的部分,当时新田开发是政府行为,指荒山、泽地开发之类的)、地头役、绀屋役、盐手、麻手、棉手(这些估计都是特产品的征收)、银纳、铁炮的在高、锻冶、大工的人数、神社祭礼的交付额等等。作为提交的帐目细录,其中宽永十四年伊奈郡虎岩村的资料被收录在《万觉书中》,书中提到了该村家数(就是户啦)为一百九十五家,人数为八百二十六人,牛马一百三十五头等等。

    事实上,堀田的行为也代表了当时领主试图对乡村进行控制的潮流(其实也说明了当时领主的财政问题开始恶化了),堀田正盛通过要求役人时时提交详细的领内帐目的方法来试图对其管理的措施之所以不见得的有效,关键在于他实在太忙,必须常年在江户品川殿伺候将军家光,而不是在松本藩批阅文件。

2、巳午大饥荒

    宽永十八年巳年,日本由于台风来袭,作成几乎全国性的大饥荒。幕府为防止爆发民怨,下令所有在江户参勤的大名各自回归领地,平息领内的不稳情绪。

    就松本藩而言,这场饥荒本来对其造成的损失并不是很大(由于不是以农作物为主的地区嘛),但由于民商刻意抬高物价,依然造成了可怕的生活困难。而与此同时,安艺郡大町组南小谷村的村民由于不堪重负,向江户御奉行进行了越级强诉。南小谷村的村民们提出,本来在小笠原秀政时代,村石高不过297石,历经了三代领主的变迁之后,现在已经变成了481石,需要交纳的年贡增加了近五分之二。同时,奉行们还规定,不直接收米粮,而必须在指定地点换为金银后才能作为年贡上交。而本来米粮与金银的兑换比率是一两七表,但在那里却往往是一两十二、十三表。村民们不堪重负,今年饿死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47人,买身人数为97人,饿死马82匹,牛83头。春耕时,村中已经没有余粮播种。而需要交纳的年贡还有二十石未进。

    幕府是如何对这事进行处理的,俺就不知道了(汗,书里也没提到啊)。反正江户幕府时代,所有的强诉,基本上都不会有好结果的(耸肩)。而且比起日后的天明大饥荒,巳午饥荒其实也算不了什么。

五、转封

    宽永十九年(公元1642年)七月十六日,幕府下达将堀田正盛加增一万石转封到下总佐仓。(《见宽永日记》。同年七月二十八日,三州吉田城主水野隼人正忠清被加增二万五千石移封到信州松本。同年8月14日,由书院番番士中根传七郎正胜、石尾七兵卫治仓前往接收松本城,堀田家则由郡奉行浅田利光协助。堀田正盛则于同年九月朔日进入佐仓,九月十六日再回到江户。